这是一段非常小的原始记录,被被古时候一种特殊的树叶汁,书写在一张纯白的动物皮上,颜色到现在依然没有退。
其记录的内容陈智是熟悉的,其实就是现在流传了几千年的成语,“不食周粟”的典故。
粟,小米,泛指粮食。
典故的内容是: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姓氏墨胎。
孤竹君去世后,欲选一位继承人,叔齐出走,欲让位给兄长伯夷,两人互相谦让,后来纷纷离家而避。
后来二人在路上相遇,听闻西伯侯姬昌善养老幼,深得人民拥戴,而入周投靠。
而入了西岐之后才知道,文王已经仙逝,周武王继位,而拥兵伐纣。
他们二人认为诸侯伐君是为不仁,极力劝谏,武王不听,决意灭商。
伯夷、叔齐对周武王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是乱臣贼子,誓死不作周的臣民。
天下归周之后,他们也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野果为生。
后一位妇人看到他们,便说:
“你们自称不吃周朝的粮食,可你们想没想过,现在采摘的野菜野果也是周朝土地上生长的呀!”
二人一听,方知这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周朝的,遂决定绝食等死,从此留下了不食周粟的故事。
后人用这个成语形容气节高尚,有骨气,誓死也不妥协的志气。
但并不赞同他们二人的行为,批评他们心胸狭隘,周王朝以德治天下,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他们不识时务,何苦这么矫情云云。
不管怎样,这个成语的确是留下来了。
陈智曾经觉得纳闷,以统治阶级的性格,怎么会允许这样有敌对情绪的故事向后代流传。
所以曾经怀疑过这则故事,是后人杜撰的。
直到现在发现这张兽皮卷子,才知道这成语的始尾,原来这件事情在周朝初期,真的发生过,而且有头有尾的被记录过。
之所以没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消除,是因为这件事发生的地点,并不是当时周朝的势力范围内。
那是一段很古老的外族文字,上面有外族的图腾,应该是当时的某个狩猎部落保留下来。
内容记载和现在流传的大概差不多,只不过当时这两个人表现得更加刚烈一些,现场更血腥一些。
他们不是被无知妇人嘲笑而死的,而是在周武王登基大典上,爬到当时最高的城楼,指着下方的周氏皇族高歌大骂,随后坠楼而死的。
当时这件事很多人亲眼目睹,很多部落首领来庆贺的时候,也都看见了这件事,随后记录了下来。
所以最后也无法掩盖,只能美化。
但这两人当时那段痛骂的高歌,却包含一些特别的内容。
歌曰:
“暴虐啊!还不知道错在哪里?
神农、虞舜、夏禹者啊~~,无迹!
兮比干,忠臣烈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