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裁军(1 / 2)

最终,朝廷这边出台一个月都没有人理会的政策,在张小川的穿针引线下,终于开始启动。

然而这天,朝堂上再次因为张小川的一本上书议论纷纷。

这次张小川上书朝廷,直言大宋冗兵太严重,每年朝廷都要花费太多钱来养一些没用的兵,还不裁撤一些地方兵,让他们加入到民间修路的队伍中来。

张小川这一次,更是直接向朝廷要了十万修路的工人。

在宋朝,一般发生什么天灾人祸后,都会产生流民,如果朝廷处理不及时的话,很可能发生民变,所以朝廷就想到一招,让这些流民成为军人,朝廷给他们发响,这样他们就能后生活下去,这样还可以供养家里。

这种办法一开始非常有用,这也是大宋为何数百年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民乱的原因,当然和少数民族的摩擦除外。

这种模式一开始非常好,但到了后来,就基本上成为了朝廷的拖累。

朝廷每年都要把大把钱财用到这上面,但是效果很是不佳,常常发生几十万军队被敌人几万骑兵欺负的事情。

其实宋朝一开始,只有三十万军队,战斗力非常强大,但在这样的模式下,直接让大宋的军队达到了一百四十万,一场全国性战争,加上民夫的话,就要动用三四百万人口,这样的情况,也难怪宋朝那么多人反对打战,因为一打战,朝廷财政就会亏空好几年。

其实很多朝廷大臣都知道。大宋沉兵太多非常不好,这会让朝廷的财政不堪重负,不过却没有人能够想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很多有见识的大臣都通过各种方式来试图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却没有丝毫办法,因为你解决了一批,等哪个地方受灾后,又可能会招收十几万流民加入军队。

而且随着大宋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宋人口越来越多后,这样的问题就更加棘手了,因为你裁撤了军队,却不能很好安置他们的话,隐患会更大。

张小川的方法,虽然不能解决根本,却能解燃眉之急,缓解一部分朝廷压力。

“大家都说说,对张小川的上书都有什么看法。”赵眘朝所有人大臣询问。

“官家,臣赞同这个办法,只是要一次性裁撤那么多士兵,恐怕会生出什么乱子来,不如少裁撤一点,先撤一万人,等这些人安顿好后,再从后面慢慢裁撤。”有大臣建议说道。

“是这个理。”听到这位大臣的话,其他很多大臣纷纷赞同,特别是武将们,点头非常用力。

“张小川,这件事是你提出的,你自己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随即,赵眘把目光投向了人群最后面的张小川。

作为这件事的提出者,他自然是需要参加朝会的。

“回官家,是我考虑不周了,慢慢裁撤确实是稳妥之法。”张小川站出来说道。

确实如那位大臣所说,如果一下子裁撤十万人的话,三家公司虽然有钱,但是一下子也安排不了那么多人工作。

只有等工作开展出头绪后,才会需要大量的工人。

朝会结束了,张小川回家,他的目的也达到了,不过武将们似乎对他的态度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为张小川发明的火炮国火枪,一些武将平时看到他时都是笑呵呵的点头,现在因为他的这个提议,却让武将们纷纷对他表示反感。

对此张小川也能理解,毕竟他的提议损害了武将的利益,裁撤十万人,至少会让数千军官丢掉自己的权利,武将能对他有好脸色才怪。

不过在宋朝,武将们的态度一般都不是朝廷和文臣们考虑的,想裁撤就裁撤,想撤职就撤职,你武将还不敢吱声。

北宋时,名将狄青的一个手下因为嚣张跋扈犯了错,朝廷要杀他,于是狄青向朝廷求情,说这是个战场杀敌的好男儿。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