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和韩王虽然对赵括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愤恨不已,但表面上还是显得非常高兴,在文武大臣面前称赞赵括的仁义,并让各地官府全力配合赵军。
在韩魏两国民间,赵括的威望更是达到了顶峰,即便是魏王和韩王也无法与之相比。
不少百姓不认识魏王和韩王,但认识赵括。他们受灾的时候,是赵括赶过来救济他们。村口的河道,是赵括带领他们疏通的。刚刚种下的种子,是赵括给他们的。
这些他们都深深的记在心中。
六月下旬,各地的种子都种下去了,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但饥荒仍然没有结束,种子是种下去了,距离收获还有好几个月,这个时候赵军要是离开,大家又要回到逃难的日子。
赵军开始组织大家修建道路,翻新房屋,并在赵魏韩三国之间建设了多条官道。
可以说,赵括完全是把韩魏两国当成赵国来建设,没有一点见外。
魏王多次派使者来感谢赵括,并暗示他可以离开了,剩下的交给魏国就行了,全都被赵括无视了。
至于翻脸,魏王是不敢的。
魏国如今民心全在赵括身上,凶悍的赵军又在魏国境内,从四面八方将大梁包围。
可以说,如果赵国这时候攻打魏国和韩国,韩魏两国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并且赵国在吞并两国之后,可以迅速收拢民心,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
赵国唯一缺的,只是一个攻打两国的借口罢了。
魏王无论如何也不能这个借口送给赵国。
至于其他国家,眼睁睁看着赵国扩张,并间接把控韩魏两国,却什么也做不了。
秦国虽然几乎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但给赵国的赔款至今都没有还完,上上下下都在舔舐着伤口。楚国又遭逢大败,想要收回淮泗地区的土地,衡量双方的实力之后只能作罢。
楚国派出使者,要求赵国归还项燕以及被俘虏的近十万楚军,最后被赵括拒绝。
不仅如此,赵括还在淮泗地区设立彭城郡、东海郡、琅琊郡、泰山郡,并命廉颇率军驻扎彭城,防备楚国。
赵国边境很多,但大部分地区都是没有驻军的,因为其他各国短时间内没有发动战争的可能,赵国不需要提防。
仅有的两个驻军的边境,一个是凉州,另一个就是彭城。
凉州驻军是为了压制周围包括境内的游牧民族,保护商道的通行,同时震慑西域。
而在彭城驻军,仅仅是为了防备楚国。
邯郸传来消息,安凝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母女平安。
十月初,赵括带领赵军帮助所有百姓将庄稼收获归仓之后,下令各地赵军集结,返回赵国。
“大王,您要回去了吗?”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来到赵括面前,眼睛中闪着泪花,他知道赵括肯定要走的,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他活了八十多岁,经历过四任君主,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君主像赵括这样对待自己国家的子民。
“不错。”赵括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