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紧接着,数百近卫军仪仗队齐声大喊:“陛下有旨,宣新科进士入宫,金銮殿上面圣!”
包括潘伯亨在内的新科进士赶紧压下心中的心潮澎湃,都是直接跪下:“谢陛下隆恩!”
随即,众进士们起身,在鸿胪寺官员作为导驾官走过内金水河上五座汉白玉金水桥,引入午门,又经皇极门(奉天门)。
终于来到皇宫的皇极殿(奉天殿),也是普罗大众口中的金銮殿。
皇极殿原本叫奉天殿,是大明嘉靖帝改名的。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十三日,惊雷引火,三殿尽焚。被火烧了得重建,建是建,可费时费力,嘉靖皇帝心里犯嘀咕,为什么这天火总是焚毁奉天殿呢?能想个什么办法避免呢?于是他找众臣商量。这时候有人就说话了,说这天火焚烧,问题就出在殿额的“奉天殿”这个匾上的三个字。
嘉靖问:“怎么个意思?”
大臣接着答道:“皇上您看呢,这奉天殿,奉在天上,把这天字给压住了,天不高兴啊,天大啊,你压着我,能行么?所以降下天火焚烧大殿!”
你还别说,真有这说法。以前行文的时候,写到天字,都要抬格,要另起一行书写,将天写在头里。
嘉靖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既然找到原因了,怎么解决呢?
众臣就七嘴八舌开始出主意了。有人建议把“奉天殿”的匾额横过来,这样“天”在中间,也不压了,而且三人居中者为大,三字中间的“天”为大。
有人不同意,说你虽然天在中间,可是“奉天殿”,你读的时候还是奉在前头,还是没突出天来。
这边又有人说了,这个好解决。还是横着写,咱们把“天”字写大点,往上提一提,“奉”和“殿”字小一点,往下一点,这样不就突出天了么?
结果嘉靖皇帝以“不雅”给否决了这个提议。
照我们现在看来,确实不雅,一个匾额上三个字,有大有小,有高有底,确实不太雅观。
到后来又有人提议,既然问题出在字上,咱们改名字不就完了么?大家一想,这个主意好!
于是这一帮鸿儒们开始找新名字,这代表皇家威仪的大殿,殿名可得有讲究。后来想到在《尚书洪范篇》里的一句话:“皇极,皇建其有极”,还有一句“惟皇作极”。
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天子的训导可以永远作为百姓的行为准则。”
那就改“皇极殿”吧,这样匾额也可以竖着写了,而且皇字大啊,还写在头里,这样好。于是“奉天殿”在嘉靖朝重建之后就更名为“皇极殿”了。
新大明沿袭了这一叫法。
皇极殿殿顶的垂脊兽,十样俱全的,中极殿及建极殿只有九样。
作为最高级别的宫殿,当然少不了各种各种的龙形雕塑。
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殿前丹陛每层都有螭首探出,若下雨之时,可见千龙吐水的一幕。
还有身上带着各种亮眼配饰的近卫军仪仗队,给皇极殿增添了几分肃穆之感。
而皇极殿外,那可容数万人的广场极度空旷,给人一种心悸的感觉。
潘伯亨等人稳步迈入皇极门,他们看到,广场上文武百官分作两列,沿着御道齐进,诣近丹陛时,同时转班,文官位东面西而立,武官位西面东而立。
新科进士们环抱着敬畏之心,观察着新大明帝国的文武百官。
只见满殿站立的大臣,都是朱紫大员。
文官大员绯袍,补子上是锦鸡,孔雀,武官大员亦是绯袍,补子上则是狮子老虎。
新科进士们,站立位于文官之后,看着雄伟的皇极殿,都是大气不敢出一口,没人敢说话。
他们不敢肆意张望,而殿上的朱克臧却是仔细地观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