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脸色不变,“详细说说,给诸卿都讲一下。”
房玄龄的脸色也很是凝重,“西域因为没有大片平原,只有一块一块绿洲,所以最大的特点便是小国林立。
所以西域间战争频发,经常有国主间爆发矛盾,愤怒兴兵,进而两国兵戎相见的。
但现在却没有这种事发生,这不对劲,只能是神庙在背后调解,进而让诸国免于战争。
这代表着神庙对西域的影响力比我们想象的还强,不对,当初的神庙没有这么强的影响力,就是从西突厥可汗接受神庙大祭司的冠冕,以及神庙军重新建立,让神庙有了一支强军之后,神庙就变得越来越强了。
大唐征讨辽东时,神庙也在整合西域,现在看来,那位大祭司成功了,他现在已经可以号令西域诸国,乃至于让诸国不爆发大的战争,小的争端也能处理。
臣甚至怀疑,那些到安西大都护府处理的争端之事,也是神殿流出来的。
亦或者是那些国家,不愿意再跑数千里,往神临城而去,毕竟伊州安西大都护府驻地和神临城,一东一西,路途遥远。
这都是臣的一番猜测,做不得真,陛下以及诸位同僚,权当做参考即可。”
房玄龄虽然谦虚,但谁都不会忽视他的话,房谋杜断,这个评价绝不是空穴来风,房玄龄的智慧绝对是诸位宰相中的第一。
他所说的,极有可能就是真相。
起码有一点房玄龄说的没错,那就是神庙大祭司完成了对于西域诸国的大致整合,让西域诸国在暗面上已经聚合在神庙之下。
即,现在的西域诸国,表面上服从天可汗的调遣,但实际上,天可汗的权力已经被大幅度限制,如果天可汗没有理由的派遣军队进入西域,不仅仅征集不到仆从军,还极有可能会遭遇其他国家的联合围堵。
李世民在御座上沉思,诸位宰相纷纷皱着眉头,李世民望向端坐在左手边听政的太子李治,“太子,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看。”
从李治被立于太子后,李世民就一直将他带在身边,随时随地传授他为君之道,政事堂会议,自然就是最能学习的场合,所以李治基本上参与了这几年,所有的政事堂会议。
他还是颇有些天姿的,至少不是那种蠢人。
李治听到他父皇突然提问,已经习惯,不再如一开始会紧张,略一思索后便沉声道:“父皇,儿子以为,如今我大唐内部被王公分封牵扯精力,而且辽东的齐王兄正处于关键时刻,迁徙人口耗费颇多,面对铁桶一般的西域,实在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况且现在西域诸国,皆尊奉天可汗号令,大多数朝贡也按时进行,神庙大祭司并未有反大唐的言论流出,也没有同大唐为敌的意思,大唐不应当凭空树立如此强大的敌人。
尤其是现在大唐恐怕难以击败西域,付出巨大代价,去征服一片并不和大唐为敌的疆域,儿子以为略有些不妥。”
李治发言还是比较保守的,但表达出来的意思,却很明确,那就是不赞同开战,不赞同征讨西域。
说完之后,他就神情有些紧张的望向了他父皇,等待着李世民的反应,这番话也是他早就猜到李世民可能会问,所以根据李世民的性格准备好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
李世民脸上现出欣喜的笑容,既而开怀大笑,他是真的高兴,殿中略有些凝重的气氛,瞬间消散一空,李治心中大喜,李世民便笑便感慨,“那位神庙大祭司,是个人杰,现在的西域是铁板一块,即便是大唐,也要付出大量的代价,还不一定能得胜。
朕对于西域的犹豫,就是担心如果朕去世后,如果太子伱不能解决西域问题,那该怎么办呢?
朕不想把问题留到未来。
所以心中一直存着出兵的想法。
但现在看来朕不需要担心了,只要大唐后继有人,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西域现在的强大,在于那位神庙大祭司,能够统率诸国,这让我大唐天军无从下手,只能强行跨越万里的粮道去硬拼。
但朕记得那位神庙大祭司,比吏部尚书还要大,对吧?”
一直一言不发的洛玄辰突然被点名,只能无奈点头道:“回陛下,比臣还要大十岁。”
洛玄日和洛玄奘的年龄是比后面兄弟大了不少的,洛玄日已经去世,洛玄奘也年老了。
李世民笑道:“一个人再强,那也是肉体凡胎,总会有去世的时候,这世上的事,不都是因为人而兴盛,又因为人而衰败吗?
现在中原因为朕以及诸卿而兴盛,西域因为那位神庙大祭司而强盛。
等到那位大祭司去世后呢?
继任的神庙大祭司还能有这份统率诸国的本事吗?
如果没有,那就是大唐的时代了。
朕不准备和他拼一时之长短,一个帝国,有的是时间,看云卷云舒,风起风落。”
李世民这话的意思就很简单了,不对西域强行动手了,静待西域自己出现变故,就如同往常每一次大唐所做的那样,先等敌人内部出现问题,身为一个大帝国,就是要有这样的战略定性。
听到天子终于彻底将对西域政策定下来,诸位宰相有种发自内心的疲倦,这件事拖得实在是太久了。
李世民说完凡人论后,不曾停下,又说道:“虽然不对西域出兵,但有些东西是不能让步。
现在商队通行极西的税率有些高,我大唐所能够收取的商税便变低了,这是一个问题。
理藩院、尚书省,要将这些年中,大唐和西域间急需解决的问题,列一个清单出来,这些问题都要磋商解决掉。
以及最重要的,天子和神庙大祭司,孰高孰低,终究是要分个高下的。
给西域诸国国主,以朕天可汗的名义下旨,贞观二十一年九月九日,朕要在大明宫举办盛大的宴会,所有外藩诸王,都要来长安朝见天子。
再给西域神庙大祭司写信,以朕天启者的身份,邀请玄门高层来长安讲道,朕想听听西域的素王之道,和我大唐有何不同。”
如果大祭司接受了天子的邀请,那大祭司自然就归于天子之下了。
起码在诸国眼中是如此,证明大祭司并不想和天子产生冲突。
让玄门高层来大唐!
诸位宰相皆是一惊,而后不禁纷纷赞叹这真是一步好棋,双方各退一步,维持双方间的和平,至于缓冲区,就从双方磋商的利益上来分割。
……
从大唐长安发往诸国的诏令,在信使的快马加鞭下,向着四面八方而去,毕竟现在大唐的藩国的确是有点太多了。
这次宴会可不仅仅是为了招待西域诸国,辽东的部落,还有南方山林中的那些臣服的部落,以及刚刚分封的王国和公国,现在都算是藩国,都要回到长安,敬贺朝见大唐天子。
使者穿过星星峡,而后到达伊州的安西大都护府驻地,面见代安西大都护洛玄云,至于河间王李孝恭,在前年的时候,暴病薨逝。
朝廷还没有想好让谁来接任安西大都护,于是便先让洛玄云代理这里的事务。
洛玄云接过朝廷圣旨之后,稍微扫过,心中一松,如果朝廷和西域开战的话,他自然是竭尽全力,但他没有信心,他和洛玄奘可是兄弟,又曾经同殿为臣,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兄长的统筹能力。
而且外人不知道,他身为洛氏子,怎么可能不知道,那神庙军到底是什么东西,就现在安西大都护府中的六千大唐精锐,全部披甲,能和三千神庙军拼个你死我活,都已经属于战果非凡。
况且,西域联合起来真说不上一句弱,骑兵、甲胄、刀剑,都不比中原逊色,洛玄云是真的没有把握能胜过有兄长统筹的西域诸国。
现在天子不打仗,那他就放心了。
面对天子的条件,兄长大概率会提出一些交换条件,最后达成交易,肯定是没问题的。
思忖至此,洛玄云让使者下去休息,而后呼唤道:“将玄门祭司请来,再备快马,在各处点燃烽火,将朝廷的旨意送到诸国国主手中,这是国朝盛事,务必要让诸国全部都到场,不能有所遗漏,否则朝廷问责下来,我们全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身为高昌旧地,名义上的高昌王都,伊州,安西大都护府驻地,这么重要的地方,当然有玄门祭司驻守在这里,而且还是枢机祭司之一。
让枢机祭司陪同,将这封来自大唐天子的邀请信,送到大祭司手中,接下来就要看玄门大祭司的反应了。
……
玄门中人都知道,圣座喜欢安静,不喜欢外人打扰,在早晨朦胧时,只有圣女赵黛儿可以进入圣座寝宫,所以几名值守的枢机祭司站在殿外,而后让圣女进入其中,看看圣座是否醒来。
赵黛儿手中持着信件走进殿中,一层层的帷帐悬挂在殿中,很是沉静威严,一道带着倦意的声音响起,“是黛儿吗?”
“老师,是我。”
赵黛儿一边回答,一边熟练的在帷帐中穿行,穿过五六重帷帐,便见到自己的老师端坐在床榻上,她跪下高举信件道:“老师,枢机祭司们在门外等待您主持枢机会议,大唐天子送来了一封信,据说是加急信件。”
洛玄奘伸手取过信件,直接拆开,而后读罢,脸上微微浮现出一丝微笑,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而后又低头望向跪在床榻前的赵黛儿,微笑道:“黛儿,还记得本座之前曾经说,如果一切顺利,你将要前往大唐一趟了吗?”
赵黛儿垂首点头道:“回老师,黛儿记得。”
洛玄奘扬了扬手中信件,笑道:“大唐天子邀请我玄门前往大唐,这是大唐要和西域谈条件了。
本座出身中原,自然信不过中原人,况且君王不立于危墙之下,所以本座不会去,你是本座的弟子,又是圣女,此番前往中原,就由你带队。”
赵黛儿闻言没有丝毫犹豫,她虽然有些紧张,但圣座的话,对于她就是神谕,她直接叩首道:“老师,黛儿遵命。”
洛玄奘詹詹笑着,而后将罩袍套在身边,向外间而去,赵黛儿跟在他身后,殿门大开,旭日初升,照在他的脸上,他微微眯眼。
真是个好天气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