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帝国运动会(1 / 2)

最新网址:www.xs</p>长安皇家体育场,一座可以容纳十二万人的超级体育场,也是一座实际年龄只有三年的体育场。

这座体育场其实早在长安城修建之初就被立项动工,甚至如果追溯其动工历史就会发现,这座体育场甚至是和长安城的主体建筑,一同动工的。

但最终修建,却是等到了第二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设计。

最初的时候,这座体育场实际设计是封闭式的,也就是说一般体育场保留的开放式天幕设计,它样样都不会遵守,而是选择在上面加一个盖子。

这个决定在当时一度被认为是正确的,直到龙武四十年的大阅兵。

在那之后,上面就下达了一个命令,长安皇家体育场,继续保留穹顶开放设计,甚至为了好看,还在上面加了大量类似金色荆棘相互组合的装饰,给人一种荆棘皇冠的感觉。

而整座体育场的正面也采用了和青铜器差不多的古铜色,但因为建筑设计缘故,看起来更明亮,也更加反光。

远远看过去,不知道是哪个“超古代文明”建立的超级建筑。

这种感觉甚至看过的西方人都表示,十個古罗马斗兽场也比不上一座长安皇家体育场。

当然,这是当着主人面的夸耀之词,但这座体育场带给西方的震撼也是有的,正是因为这座体育场的诞生。

将整个世界的视角拉到了“体育”这个除去战争以外,人类最大的竞争项目。

甚至在去年,欧洲多个主要国家都宣布要建立自己的超级体育场,虽然其中有一些是来凑热闹的,但类似德国,西罗马,大英帝国这样的国家却是认真的。

比如还在建造的,建成之后拥有十万人座位的“圣巴黎体育场”。

已经建造完毕的“日耳曼竞技宫”,就是一座超过十一万人的超大型体育场,在如今的世界排名上仅次于长安皇家体育场,以及还在建造之中的“新伦敦体育世界”。

(一座为了怄气而生的体育场,总容纳客座量超十二万人,只比汉国多了二百个座位,算是英国人为了恶心汉国而专门设计的世界第一体育场)

甚至因为体育场的建立,欧盟内部已经在计划搞“欧罗巴运动会”,只不过这个计划,目前还处于争夺主办权的阶段。

等他们扯完皮,搞定主办权的事情,估计大汉的帝国运动会都办完了,甚至没准都准备第二届了。

而除了这些以外,世界体育最大的新闻就是“奥林匹克”了。

这个从希腊神话中的名词,在如今的世界非常火爆,但却基本很少有国家响应。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如今的世界和原时空大不相同,大国林立的情况甚至比小国扎堆还要严重。

派系之分甚至远远高于远时空,一个从古希腊神话找出来的东西,刚拿出来,就遭到了无数人的群嘲。

核心观点就是一个小小希腊,怎么有资格搞世界级的运动会。

虽然提出这个观点的,最初是一群英国人,但当他们将这个计划提出来后,就遭了英国本土媒体的群嘲。

其中“妄想症”“英伦笑话”“世界级的耻辱”是安在他们身上最多的词汇。

就连长安日报最近也发表名为“奥林匹克,老古董”的社评,其中最犀利的一句就是:

“西方的不是世界的,西方文明,代表不了世界文明!!”

别说汉国了,就算是西方内部都将奥林匹克视为旧时代的产物,甚至因为欧洲神话体系的割裂,你搞古希腊,那我就搞北欧,你们搞北欧,那我就敢把各种各样的故事传说都加上。

最终这个被几个英国人从历史坟墓中拉出来的古神话,又被欧洲人用脚踹了下去。

只不过踹完之后,所有人都陷入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共鸣当中。

那就是世界需要体育,需要一个全人类都可以参加的体育赛事。

…………

“滋滋……”

巨大的长安皇家体育场内,上百个油漆工,正在用喷枪在黑红色的座椅上用金漆在靠背上刻上“帝国运动会”的字样。

运动会结束后,这些字都得刮掉,现在刻上去也只是让这场运动会看起来更正规罢了。

“这边目前已经重新装修过了,尤其是这边的过道,我们已经重新换了一层漆面,地面也铺了绒布包的红地毯,保证开幕式的时候,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还有那边,那边的体育场中心的位置,升降台已经试验过了,完全没有问题,而在正中间的国旗台,我们也是用了汉白玉,尤其是中间的国旗杆,它的角度,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基本都是无懈可击……”

“再看上面,原有的一个灯组,最近调试的时候其中一颗出现问题,为了不影响美观,我们把这一排都换了,务求在开幕式的那一刻,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体育场内,前方引路的主管官员万旗温从升降台到国旗台,再到上面的明灯,基本全指了一遍。

而站在他身后的刘宇则是指着开放式的穹顶:

“天气看的怎么样,不会下雨吧??”

“不会,不会,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开始观察天气,未来一周之内,不会有一滴雨。”

万旗温的话稍稍让刘宇安心,但随后又提出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十二万人,其中有十万张票是外部出售,你怎么保证安保??”

万旗温小心翼翼的表示:

“目前来看,只能选择在进场环节多设立几个安检了。”

“这倒是个办法,可惜治标不治本,这样,你把座位重新排一下,让军人和这些人混坐,允许军人带枪,随时执法!!”

万旗温想说什么,这位太子殿下已经跑去看座椅的是否结实去了。

…………

“龙先生,我早就说过,你现在回去正好,刚好能看到运动会,现在好了吧,没有船票了,我们只能选择坐飞机了。”

松泽平看着身旁依旧是竹仗背包打扮的龙婺源,嘴里说着抱怨的话,心里却乐成了花。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内,这位走遍了联盟国大大小小十几个城市,几十个乡镇,写下的文字更是超越十万字,拍下的照片干费了两个相机,厚厚的胶卷,都堆成了山。

就是这样,这位还不满意,要将文字从十万字压缩到两万字,减少五分之四的“多余”,照片要从上千张中找出二十张作为代表。

虽然在松泽平看来,有些过于苛刻,尤其是文字环节,他觉得这十万字找人润色几遍就行,压缩到七八万字就可以了。

照片也可以十抽一,保留一百来张,然后将这些组成一份杂志发售,名字他都想好了:

“世界奇妙之旅:荒凉的美洲世界。”

但这个要求早遭到了龙婺源的强烈反对,他直接表示,如果松泽平敢这么干,他就敢在事后发原稿。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哪怕再不高兴,松泽平也只能忍着,默默的忍受所谓的“十年之约”。

(龙婺源希望他的文学不是用杂志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呈现,而是严肃的现实文学,甚至他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约定,用十年的时间跑遍全世界,完成他的世界大作)

而在松泽平这个纯粹商人看来,这是典型的“文青病”,得治。

毕竟搞杂志,可比搞文学赚多了,文学无非分个上下两部,最多三部曲,还是在书店销售,能赚几个钱。

可是杂志就不一样了,这玩意每期都发,以龙婺源的计划,完全可以两个月一发,一个月旅行,写文章,拍照片,一个月后期修改。

按照松泽平的计算,除去休息的两个月,一年可以发五期杂志,一期卖三华元,走高端路线。

(大众杂志普遍价格在五毛到一块之间)

一万人个买就是三万华元,十万个人就是三十万,更何况,这玩意是可以插广告的,等名声起来后,一期广告费就是几十万,这不就是抢钱吗??

甚至当时松泽平已经幻想每隔三年发型一波三周年特别版,还有什么一周年全订精品版,甚至是幕后故事,不为人知的旧照片,旧故事。

这还不狠狠恰“烂钱”。

但这些都破灭了,或者说暂时破灭了,毕竟主角很顽固,导演也很急!!

坐在飞机上,龙婺源偏头对松泽平说: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