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s</p>第九章
“这些··”
北评。
坂下保熊看着眼前的飞机轮胎留下的痕迹,陷入沉思。
坂下保熊军衔大佐,
是第一军航空联队联队长,常年驻扎太原。
他此次是来北评参加军事会议,
身为陆航大佐,他不仅仅有超过一千小时的实机飞行经验,还厂家一起解决过飞机的技术问题,于是就被顺便调派过来,调查一下发现的八路军飞机的降落痕迹。
“确实是飞机降落留下的痕迹,而且很新,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坂下保熊首先做出了判断。
“也就是说,八路军真的在使用飞机向北平运输物资?”
一同前来的松崎直人眼角一跳。
当真正从飞行专家口中听到,松崎直人内心一阵无奈。
飞机。
还是夜间飞机。
他们情报部门该怎么拦截?
他可是清楚,别说华北方面军,就连关东军,在民国都没有夜间战斗机,甚至本土,也没有几架。
夜间根本不适合飞机飞行。
更别说战斗了。
“可以肯定。
坂下保熊语气笃定:
“而且,这种飞机,载重量相当大。”
作为飞行专家,从飞机降落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以及轮胎数量,坂下保熊就能大致估测架飞机的载重重量——这并不难。
虽然运五载重量只有一点五吨。
在后世,只能算超轻运输机,随便一架飞机都能比这玩意更能装。
但这个载重量,在鬼子看来,已经是非常巨大的载重量了。
帝国标准卡车,载重量也才一点五吨而已。
“载重量大。”
松崎直人感觉有些头晕。
这可不是好消息。
“起飞降落距离也非常近,应该是双翼机。”
坂下保熊继续分析推测。
分析出这个并不难,甚至很简单,无论什么飞机,都必须遵循基本的气动原则。
“可是··”
坂下保熊最后皱着眉头,语气不解:
“他们是如何做到,夜间飞行不迷航的?”
担任第一军航空联队长一年多,让坂下保熊最头疼的问题,除了物资不足外,就是导航了。
就连白天,都经常有飞机迷航,
更别说夜间了。
“难道是某种导航技术?”
想到八路军近期拿出了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坂下保熊心中推测。
一旁,松崎直人只能嘴角抽了抽,颇为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他感觉这一趟白来了。
根本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加强对北评郊区的巡逻。”
回到自己办公室,松崎直人只能来了一个蠢办法。
派出大量人手,在郊区搜查。
“这··”
手下听到命令,罕见的犹豫了一下。
北评郊区,面积何其庞大?
虽然如今他们手里人手众多,加上警察部队,宪兵队,以及特高课部分人手,可动用的人手直接超过了一千五百人。
但是,
又要防备城区被土八路秘密贴报纸。
还要在夜间巡查北评郊区。
别说是一千五百人,就算是两千人,也不够用啊!
“执行命令。”
松崎直人眉头一皱。
他当然知道人手不够。
郊区适合飞机降落的位置,非常多,土八路的那种飞机,不仅仅载重量巨大,而且只需要一小块平地就能降落。
再加上潜伏在北评的八路地下党有了通讯电台。
极难发现。
但人手不够也只能咬牙硬上。
“嗨!”
看着手下无奈的表情,松崎直人倒是眯了眯眼睛。
虽然蝗军人手不够。
但蝗军也不是吃干饭的。
他已经命令,技术部门加强对潜伏在北评的土八路电台进行搜查。
以及,特高课也在秘密搜查监控一些可疑份子,并且对一些目标进行渗透。
···
当夜。
“鬼子近期在加强搜索,今天白天还封锁搜查了上周飞机降落的位置,看来是发现我们用飞机运输了。”
在接收运输机运输的物资之时,文生召开了一个简短会议,在和飞行员申胜商议后,他迅速而果决的布置了应对方案: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随机选择降落机场。”
“出发后,我们再随机决定降落位置。”
由于有导航仪,以及,运输机还有七十公里的缓冲航程,所以运输飞机降落位置选择非常广。
随后,
众人看着最新的新华报,难掩内心的兴奋和激动。
“哈哈,不仅仅干掉宫野道一,李大团长甚至还把这老鬼子的脑袋砍下来了。”
出乎众人预计的,第一个忍不住兴奋叫起来的,居然是文生。
这位北评地区地下组织领导人之一。
而且平素还是以沉稳性格著称。
“这老鬼子终于死了。”
众人语气中,带着感慨。
对其他地方的潜伏人员,以及其他八路军战士来说,宫野道一,只不过是一个鬼子将军,高官,顶多还有一个华北方面军参谋长的职位。
是个鬼子高级军官。
但作为长期潜伏在北评的地下党,文生他们对宫野道一有更深的感触。
这个老鬼子,掌握华北方面军情报力量,北评地下组织在此人手里吃了不少次亏了,有很多同志,都是间接死在此人手里的。
“马上把报纸贴出去。”
“注意安全,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冒险。”
文生也最先把事情拉回正轨。
···
当天深夜。
北评。
伪‘北评大学’。
为什么说是伪北评大学呢?
鬼子进入北评后,北评大学被迫北迁,但校园无法搬走,被鬼子占领控制,还有一部分无法离开的同学和老师也只能留下来。
为了洗脑宣传,
鬼子以此为基础,开设了一所新的大学,也命名为北评大学。
教学内容以日语为主,宣扬所谓大东亚共荣计划,甚至进行武士道洗脑,以及使用伪满教材,甚至还强迫一些学子入学。
于是。
这座大学便被称为伪北评大学。
此时,
宿舍内。
一位同学夜间从图书馆回来的同学,趁着学校内的鬼子离开之际,悄悄起身,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崭新的新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