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s</p>封常清转道:“契丹、室韦,黑水靺鞨都派兵支援安史叛军,现在他们遣使来降,应该怎么处置他们?”
契丹后来建立了辽国,室韦后来建立蒙古,黑水靺鞨也就是之后的女真,他们现在都在东北进行渔猎。
不过,现在这三部还没有民族的概念,也没有强大的政权组织形式,只有混乱的部落联盟。
由于是来自于后世的原因,李琩心里认定东北这一块应该由大唐编户齐民。
但是,现在要对这一块编户齐民,难度有点大。
因为这一块的人虽然是定居,但部落太多了,契丹、室韦、黑水靺鞨每个联盟都有十几个部落,交通也比较闭塞,每个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管理起来,成本高,难度大。
而且,如果把他们整合起来,对边境不一定是好事。
分散的部落,他们的精力主要用于内耗,大唐可以制衡,如果把他们整合起来,时间一长,他们就能联合成一股庞大的势力。
大唐先辈们认为东北这一块气候不好,环境恶劣,不具备统一价值,因此采取的政策是分化治理,羁糜统治。
如果只从农耕文明的角度,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李琩知道农耕文明只是第一步,如果发展工商业,东北这一块的统一价值就十分大。
所以李琩觉得,统一东北,编户齐民,是必须做的事,只是需要一个合适时间。
不过,现在肯定不是最好的时机。
李琩沉吟半晌,道:“他们愿意归附,我们就接纳,还是向以前一样对待他们。”
“也好。”封常清同意,转道:“南诏占据姚州,请求将姚州之地赐给他们。”
李琩想让封常清发挥一下,问道:“封将军怎么看?”
封将军道:“姚州和三受降城不同。姚州的争执,是从李璘失败开始,后来荣王主持和谈,选择搁置姚州争议,双方各退一步,现在他们重新提姚州,是旧事重提。而且,吐蕃势弱后,南诏更倾向于联合吐蕃对抗大唐,若是处理不好,容易引发战事。因此臣谏言,先和谈,同时备战。”
李琩道:“让谁去领军比较合适?”
封常清道:“让李晟和马璘去,李晟多谋,马璘敢于决断,两人性格互补,作战都十分勇猛,他们两人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
李琩道:“那便依你所言,另外粮草转运使,还是让杨玄璬担任。”
“陛下圣明。”封常清道。
李琩补充道:“我们刚才所说,只是初步战略,具体怎么实施执行,让中书省、门下省,领各部商议一下。”
“是。”封常清领命。
……
次日,朝会。
朝廷重臣先商讨了关于边境政策,对周边各国势力的议题,整体策略,和李琩之前和封常清说的差不多。
商议完毕后,张镐呈上自己的奏书。
张镐奏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请李琩出台政策,限制土地兼并。
李琩虽然推行了两税法,但是两税法并没有限制土地兼并。
这就是李琩面临的第二個难题。
李琩其实有想过两税法并不能限制土地兼并的问题,但是他在纠结土地兼并应该限制到什么程度。
因为土地兼并虽对封建社会并不好,但是却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过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是这么定义原始积累的:“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土地兼并,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
而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必须过程。
如果李琩想让资本主义萌芽,并且发展,那他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就不必那么严格。
他要做的是,大力发展工商业。
李琩沉思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让资本主义萌芽。
李琩对张镐道:“因为战乱的缘故,大批北方人逃到了南方,推行两税法后,各地叛乱的豪强,也被流放去南,现在大唐的土地兼并并不是那么严重,强行均田,反而会引起动乱,不如先缓一缓。”
张镐只负责提意见,李琩不听,他也不强求,只道:“陛下言之有理,当前还是应当以稳定为主,臣只是未雨绸缪。”
李琩点点头。
刘晏接着又上了一份奏书。
刘晏上的奏书内容,是请求让商人参加科举。
对于刘晏的这个上书,李琩没有立马同意,而是让众臣讨论。
众臣有一半多的官员反对。
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应该重农抑商。
对此,李琩也没有强行让刘晏的提议通过。
当然,李琩没有强行通过,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让商人参加科举有利于发展工商业,提高商人地位,而是他觉得有些事并不一定要从上而下,还可以从下至上。
两税法的推行,会催生更大的庄园地主,新盐政的推行,会提高商人的地位,刘晏改革漕运的雇佣办法,为雇佣关系提供了一个好的模板,这些政策,都在提高商人的实力。
等商人的实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后,他们的地位诉求就会变得很强烈,到时候就能倒逼官员们同意他们参加科举。
唐朝中后期,就是如此。
因此,李琩并不想因为一时着急,就把矛盾全部集中到自己身上。
不过,李琩虽然没有强行通过刘晏的提议,却提出了另外一个思路。
李琩道:“我想成立一个新的司部,专职做技术开发。”
底下的大臣们经过和李琩这段时间的相处,大概知道技术开发是什么意思。
崔祐甫第一个跳出反对,道:“陛下,所谓技术开发,不过是奇技淫巧,大唐要发展,需要正本清源,农业才是大唐国本!”
张镐跟着道:“天子当行正事,陛下太过关注奇技淫巧,有失君主之正。”
太常少卿王玙道:“大唐要千秋万代,当重国运,重风水,不应做技术。”
崔祐甫和张镐,他们还不知道技术变革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多么重要,他们的认知里,就是觉得千百年后,国家还是以农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