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s</p>此次梁、燕、虞三方大战,另外两方的统帅桓熙、慕容恪都瞧不上李威。
可是李威才智不足的说法,也只是相较于桓熙、慕容恪而言。
他并非是庸人,能够愿意主动放下身段,将全局交由慕容恪掌控,足以说明他有自知之明。
此战,虞国与燕国联手,共抗强敌,如果不能做到携手同心,反而同床异梦,是不可能将桓熙驱逐。
李威缺乏统御三军,指挥作战的经验,于是主动表态,愿意听命于慕容恪,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慕容恪不能单方面的牺牲虞军,从而为燕军的胜利创造条件。
李威是苻氏之臣,他必须确保虞国的利益。
只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身为东道主,却要将指挥权让渡给客军,无疑是一件让人屈辱的事情。
吕婆楼看出了李威内心的痛苦,他宽慰道:
“桓熙、慕容恪,皆当世之风流也,少有能望其项背者。
“知人者智,自知之明,建宁公能够做到这两点,就已经胜过万千人物。
“依老夫愚见,明知力有不逮,偏要逞强,最终祸及国家,才是耻辱。”
李威闻言大慰,但他还是苦笑道:
“这一战,即使是胜了,只怕也会有大臣以此为由,上本弹劾我。”
吕婆楼不以为意道:
“若能击溃梁军,则为大功,瑕不掩瑜,建宁公又何须顾虑此事。
“公道自在人心,天王知晓原由,又怎会怪罪建宁公。”
然而,吕婆楼并不知道,李威让出指挥权,并非全是出自公心,实际上,也带有他自己的一点小心思。
当年苻雄败在了桓熙的手上,不久前,苻坚又被桓熙麾下的谢艾、邓遐两员大将击败。
如今李威作为主帅,与桓熙交战,一旦胜了,风头一时无两,只怕这功劳也会让他感到烫手。
所谓功高震主,更何况李威与苟太后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谁也不能保证如果李威侥幸击败了桓熙,苻坚对他会是什么看法,会不会生出嫉恨之意。
只不过现在大战还没打响,就考虑这些事情,未免太早了些。
吕婆楼离开虞军大营,直奔十里之外的燕营。
李威还是在得知慕容恪已经入营的消息,才让吕婆楼替自己走一趟。
可吕婆楼来到燕营,却不见慕容恪,只有慕容儁之子,乐安王慕容臧留在营中,主持事务。
慕容臧在知道吕婆楼的身份后,略带着歉意说道:
“王叔今日入营之后,只是稍作歇息,随即带上亲卫离开了军寨,既然吕府君有事要与王叔商议,还请留在营中稍作等待。”
吕婆楼无奈,只得派人回去传信,自己则留在了燕营,由慕容臧为他安排帐篷歇息。
直至夜幕降临,风尘仆仆的慕容恪才带着一支骑兵赶了回来。
听说吕婆楼等候许久,慕容恪连忙让慕容臧将他带来,当面解释道:
“恪今日出营,是为观察周边地势,有劳吕府君久候。”
为将之人,岂能不识地理。
慕容恪此前从未踏足河东,如今来到河东作战,第一件事自然就是要摸清楚周边的地形、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