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怨也不怨(2 / 2)

因为靠着金马河,再加上蜀地气候温润,槐树村的百姓,忙时耕种自家田地,闲时去河里打捞一些渔获,这日子也算能过得去。

此时夏季刚刚过去,气候变得凉爽了些,半个月前还下了一场大雨,让金马河的水位涨了不少,水面也变得有些黄浊。

不过这两天河水,已经慢慢恢复了往日的清澈,河面也恢复了正常深度,甚至可以看到河边杂草里的游鱼。

扑通!

一个赤着上身,身形黑瘦,目光明亮,年龄十三四岁的农村少年。

从岸边一块凸起的岩石上,一个猛子扎进金马河靠近岸边,一块长十二三丈,在涨水时被河水冲刷出来,由金马河主河分流,由泥地分隔形成的椭圆形水潭里。

在水底一阵潜行后,少年抱着一条比筷子还长一些的乌青鱼,从水潭潭地钻了起来。

“又是一条,今天可以加餐了,带回去爹娘肯定高兴。”

少年嘴里边吐着河水,边高兴道。

少年游到岸边站起,将鱼放进岸边,一个上细下粗的大肚竹篓里。

这个竹篓大部分区域,都被放进河水里,能避免竹篓里的鱼不会立即死掉。

系着竹篓的还有一根麻绳,则被压在一块陶碗大小的石头下,防止里面的鱼儿逃脱。

而凑近了看,他那竹篓里,已经有筷子长短的鱼三四条,加上其他各种巴掌大小的鱼,装满了大半个竹篓。

青鲩(青鱼)、黄颡(黄辣丁)、鲩鱼(草鱼)、鲫鱼……

各类品种都有。

少年穿好脱在岸边的衣服,提着穿在竹篓上的麻绳,向岸边走去。

走过一条羊肠小道,上了田埂,每隔不远,都能看到田埂上,有一棵专门栽种,用来护土的桑树。

田里有不少村民正在耕作,他们看到少年经过,都热情地和少年打着招呼。

“二黑,又去河边摸鱼了?”

“嘿嘿,李树,去了,前几天河里刚涨过水,潭里又进了不少鱼,这次收获不错呢!”

“嗨,那看来也得叫我们家那小子,抽时间去摸一摸。”

“那得叫他快一点,去迟了可就没了。”

“呦,二黑,又去河里摸鱼了?”

“看你手里那竹篓沉甸甸的,看来这次收获不小。”

“还行,也就不到一篓子吧。”

二黑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在村民有些羡慕的目光中,绕过七弯八绕的田埂,回到了村子里。

听到村里传来,那熟悉的鸡犬声,还有泼辣妇人和人争吵时刺耳的叫骂声,二黑提着竹篓,一边跟村子和他相遇的村民打招呼,一边继续往自家家里走去。

村子里的建筑,几乎都是用黄泥土修建,基本看不到砖房。

自家小院,位于槐树村西北方向的外围区域。

再往前走,就没有什么人家了。

之所以住在这里,是因为他们楚家来得最晚。

在一百多年前明朝立国之初,为了躲避战乱,从陕西搬来这里的。

小院是用半人高的黄泥夯土,砌成的院墙,门前栽种着一棵,碗口粗细的梨树。

虽然已是秋季,但是梨树上还稀稀落落,挂着几颗依旧未成熟的半大青梨。

二黑推开自家用几块简陋木板,用麻藤绑在一起,大概只能防得住自己人的院门,迈步正要走进去,却在门口停住了脚步。

因为他听到了院子里传来,自家爹娘正在聊天的声音。

“孩子他爹,距离你上次去青城山上看三郎,已经过了一年时间,啥时候再去山上看看吧……”

“他不愿意见我,这去一趟近百里路,老是白跑也不是办法。”

“孩子他爹,你说孩子是不是埋怨额们,把他送到山上当道士去了?”

“不知道他埋不埋怨我们,但是心里有怨气却是真的,不然为什么我去了两次,都不见他老子我?”

“你去吧,是我们对不起三郎,他对我们有怨也是应该的。”

“好嘛,那我抽时间再去一趟青城山,直到他愿意见老子我为止。”

……

听见爹娘聊天的声音,渐渐弱了下去,二黑这才推开院门走了进去。

一进去他就看见,二妹楚秀和大嫂梅春芳,正在屋檐下,把竹篓里新鲜采摘来的桑叶,铺在屋檐下一张张竹席上。

那竹席上都是只有经络,没有叶肉的桑叶,桑叶上爬满了一只只白白胖胖的桑蚕。

这是秋蚕。

槐树村里每家每户,都有养殖。

等蚕结茧后,可以卖掉用来补贴家用。

梳着两根羊角辫,只有六岁的小妹楚小雨,也跟在楚秀和大嫂梅春芳身旁帮忙,将一把把桑叶洒在竹席上,玩得十分开心。

“二哥,爹娘在说三弟的事情呢!”

察觉到二哥楚二黑回来,二妹楚秀抬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我听到了。”

二黑将手中鱼篓,交给二妹楚秀,楚秀站起身来接在手中。

“收获不少呢!”

三妹楚小雨抢先伸头,往竹篓里面瞅了一眼,眼前一亮道。

“你真厉害,二哥。”

楚小雨崇拜道。

“那是当然。”

楚二黑笑着摸了摸,楚小雨的脑袋。

“二黑,这次你和老子我去青城山,见你三弟。”

就在这时,四十岁出头,穿着件灰麻衣,头上已经见白的楚樵,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正好摸鱼回来的二子楚二黑道。

“好,这次我跟爹一起去。”

楚二黑点头答应。

他也想看看,那个离家四年的三弟。

在青城山上,过得到底怎么样了!

想到那时候,本来爹娘是准备在他和三弟其中挑一个人,送往青城山的,最后却送走了三弟,这让楚二黑心中有些惭愧。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