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格物致知(2 / 2)

“我不满意的就两件事,第一,科举出路太单一,不能只有当官这一条道。就咱们爷孙三人在,我就直说了,爷爷重启科举,要的真的是贤才吗?”

朱寿盯着朱元璋,老皇帝苍老的脸上没有一丝波动。

“大明最有天赋的人都去当官,把才华浪费在琢磨官场,用更严的法律约束他们,爷爷你不把官员当臂膀,而是当仆人。”朱寿咬着牙说出了最后几个字。

“寿儿!”朱标大吃一惊,没想到儿子竟敢这么说。

“让他讲,这不一直是你想说的?”朱元璋声音低沉,他心里明白,朱标几次想劝说,那种左右为难的样子,他都看在眼里。

他不怕朱标跟他唱反调,只怕官员因此看轻了朱标。

朱寿从容不迫地说:“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路人;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仇敌。”

“这话出自《孟子》,是爷爷你下令禁过的。你也清楚,《孟子》在民间禁不住。”

“世道不会永远不变,当初蒙古不过是个小部落,后来呢?疆域之广,无人能及。万一将来草原上再有势力崛起,威胁大明。即便有贤能之士能挽狂澜,但如果都像爷爷那样,功臣用完就丢,那天下就真完了。”

朱寿说的,就是救了大明半条命的于谦。

“子孙犯错,也要我负责?”朱元璋眉头紧锁,一脸不高兴。

“做坏事的开头,不会有好下场?”这话朱寿是不会明说的。

“连子孙的名字都要管,爷爷觉得有没有责任?”朱寿不信这套,老朱的控制欲在历史上可是数一数二的。

要知道,这取名的规矩一直延续到南明,几百年没人敢改,更别说老朱制定的其他政策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让科举选出的人去做生意,还是?”朱元璋问。

“格物致知。”朱寿慢慢吐出这四个字,说白了,就是研究自然规律,他手里是有教材的,只是没找到合适机会拿出来。

“爷爷知道我想把乡试年龄限制在三十五岁以下吧。”

“这事我知道,但不能答应。如果我今天颁旨宣布,这引起的风波会比你说的南北科举矛盾更大。”

“我的想法是,让他们中了进士后再学一年,不马上派出去当官,这样南北读书人之间的差距就不会立刻显现。或者让他们去都察院,下到基层,了解政策执行情况,这些活不是年纪大的人能干的。”

朱寿说完,朱元璋眯眼想了想,还是不同意。即便朱寿说的有道理,但国事无小事,尤其前几天刚发生了明教的乱子。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