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磨坊里声音大得像雷吼,磨出来面粉,又如同扬雪。”
孩童们你一言我一语,唧唧喳喳聊得欢快,少姝心情大受感染,笑得合不拢嘴。
大家热闹够了,又央少姝再出一个迷。
“这回的迷就更不易猜了。”少姝装模作样,摸出掖在袖笼里的东西,严丝合缝地双手捂紧,“谜底就藏在我手中,谁要是答对了,就有好吃的喔!”
“少姝姐姐,快说,快说!”小娃娃们一个个心急得不得了。
少姝动动合围的双手,神秘笑道:“盅盅扣盅盅,里面盘着两条龙!”
(盅[zō]:杯类器具,一般是指没有把手的小杯子。)
“两条龙?啥龙啊?”一个头上扎了朝天辫的男娃儿瞪大眼睛,盯着少姝的手,软嚅地问。
猛地给他问住,少姝赶紧搜罗一番脑瓜中的《山海经》,嗯嗯啊啊地诌了起来:“这个,要说是什么龙,我看看啊——可能是应龙,就是吐火张天,降水倾盆的那种?说不准,也可能是烛龙,就是身长千里,双眼开合,更替昼夜的那种?亦或是掌管东方的青龙?”
(烛龙:又名烛阴、烛九阴、逴龙、火精,《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为章尾山的山神,无足之龙,开眼为昼、闭眼为夜,人面蛇身,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
(青龙: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等星星的组合想象成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认为东方为木,属青色,故称其为“青龙”或“苍龙”。)
于是有人问了:“应龙就是帮助大禹治水的神龙吗?”
少姝答:“正是,《广雅》里说‘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也就是说应龙背后是生有两翼的哦!”
(《广雅》:成书於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其书依《尔雅》体例,补所未备,集百家之训诂,采八方之殊语,详录品核,以著於篇。一向被认为是研究汉魏以前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作者张揖,字稚让,魏明帝太和中为博士。)
“少姝姐姐,他们那么大本事,怎么会有个头小小只的啊?”
“怎么会没有?”少姝理直气壮答,“翻江倒海,兴云吐雾,隐介藏形,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水火双修,皆属应龙一族的神力,所以说,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
(“应龙以屈伸为神”句:出自《三国志·吴书》意思是能屈能伸是应龙的神奇之处。应龙是上古传说中的无双战神,加之能屈能伸的独到之处,用他来引出北朝时统一北方的后赵君主石勒,也是笔者的特意安排。)
“好厉害!”孩童们都给唬得哇哇惊叹,听她一顿神乎其神的渲染,更没人猜得出她手里究竟是什么好吃的了,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舔舔小嘴。
正当少姝准备好心情地揭开迷底时,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中气实足的笑声:“少姝姑娘且慢,这迷我猜出来了!”
大伙闻声望去,就见磨坊中走出一位高鼻深目的少年,身后蹒跚跟出个小女娃,二人俱是皮肤白皙,发色泛红,看形貌属胡人无疑。
“呦,匐勒,是你们兄妹在里面忙活呐!”少姝转头笑道,“这回又要磨不少面吧?”
少年笑着,指指停在不远处的马车,车上井然摞着几只滚远的面布袋:“今日上来早,大概磨得差不多啦!”
少姝环视四下:“敬大哥哥呢?”
“敬公子他去陶窑那边采买了,留我们在此等候。”
这时,一名身着胡服的中年妇人自磨坊绕出来,朝少姝微笑行礼,此人是少年的母亲王氏,随后她便进磨坊接着劳作去了。
名唤匐勒的少年,是邬城店村郭家的佃户,该村位于界休东边,彼郭与华岩馆郭宅已出了五服,而今两家少年人相见,则以年纪大小彼此称呼。除做田园里的活计,匐勒为人伶俐,办事周全,被东家少主人郭敬赏识,常唤他随侍左右。
(匐勒:即少年石勒,他是南北时期北方后赵的统治者,一生极具传奇性。他出身于上党(今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父系羯族,母系汉人,做过佃农,后被卖为奴隶。西晋八王之乱后,投靠汉赵光文帝刘渊。平阳政变后,与汉赵决裂。光初二年【319年】,自称大赵天王,建立后赵,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襄都区】,推动后赵成为北方地区最强的国家。石勒喜欢儒家文化,减租缓刑,求贤纳谏,开办学校,核定户籍,创办考试制度,重新制定度量衡,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融合,建平四年【333年】逝世,谥号为明皇帝,庙号为高祖。本文用“龙”的谜底引他出场,是因《魏书·羯胡石勒传》记载:“羯胡石勒,字世龙,小字匐勒”,暗合其字。他本来应当没有华夏式人名,更不会有字,“匐勒”当是其族汉化后的音译,在参加汲桑起兵时,汲桑始命勒以石为姓。因自幼时起便胡汉杂居,深受汉文化熏陶,石勒作为一个有本民族名字的胡人,对于石姓这个随便得来的姓氏非常坚持,称帝后为其太子起名石弘,字大雅,说明他的文化认知仍是以汉族文化为中心。)
(郭敬:《晋书》载石勒少年时挚友,太原邬人。邬,在山西介休东北30里,为秦始皇时太原郡所辖七县之一,现为介休市内名为“邬城店”的村庄,隶属连福镇,位于文中“洪山”之东北方向。在介休市井很早就流传着“先有邬城店,后有介休县”的说法。《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晋“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辞海》中也有相关记载:“邬县,古县名。公元前514年晋分祁氏采邑置七县,邬居其一,治所在今山西介休东北。”《介休县志》亦有记载,“邬城在县东三十里,即弥牟邬大夫时故城,今称邬城店。”邬城原为县邑,位于官道旁,供过往客商行侣饮水歇脚之铺店林立,后县邑废置,称之为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