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天纵之才(1 / 2)

一秒记住【www..l】,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送走高洁,范鸿宇径直去了地委大院。

出发之前,他已经给邱明山打了电话,邱明山在等着他。

重修3号公路,是邱明山出任行署专员之后的第一个重要举措,邱明山对此十分重视。不过范鸿宇这么快就有了回音,还是略略有点出乎邱明山的意料之外。

想想此人一夜之间就鼓捣出一篇能上《群众日报》的文章,倒也不算太奇怪。

“头儿。”

来到邱明山办公室外边,范鸿宇笑着给蔡洋打招呼。

他如今已经回了行署办的编制,蔡洋又成了他正儿八经的顶头上司。

“鸿宇,回来了?走吧,去见专员!”

蔡洋笑呵呵的,领着范鸿宇进了办公室里间。

还是和上回一样,邱明山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站在巨幅地图之前,背着双手,双眉微蹙。这也是邱明山的特点,他不大喜欢看文件。一个以“理论著称”的官员,却不喜欢看文件,颇有“喜感”。

“专员!”

范鸿宇来到邱明山身边,叫了一声。

“嗯。”

邱明山微微颔首,却不回头,只是盯着地图看,仿佛想从地图上看出ā来。

“一市八县,到处都穷得叮当响,拿什么来实现突破?”

邱明山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有所询问。

恍惚之间,范鸿宇在邱明山的鬓角见到了几根白发。邱明山才四十六岁,就有白头发了。这可不是后世,因为电脑辐射,有毒食品之类的原因。男人大多在三十几岁就开始白头发。

可见担任这个行署专员之后,邱明山着实劳神费力,殚精竭虑。

范鸿宇随口说道:“专员,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想办法争取上级的支援。”

邱明山摇摇头。说道:“咱么青山省,在全国的经济排名,也是倒数,一样的穷得叮当乱响,省财政口袋里。没什么油水可捞。这个主意,不大靠谱。”

范鸿宇笑道:“省里当然没什么油水,咱们打打全国的主意,让全国各地,都来支援咱们彦华地区,那就有点谱了。”

“啥?”

邱明山不看地图了,转而盯住范鸿宇。眼里精光闪烁。

正在倒茶水的蔡洋,也好奇地望了过来。

这口气大的!

打全国的主意!

“你有办法在咱们彦华建一个大行台尚书省?”

稍顷,邱明山戏谑地问道。

和范鸿宇谈话,邱明山总是会有意无意的用些历史掌故。邱明山是六十年代的文科大学生,史学底子深厚。只可惜彦华地区没几个人能够跟他探讨这些东西。范鸿宇上回给了邱明山一个惊喜。这个公安学校的毕业生,似乎对历史有所涉猎,倒是让邱明山起了“知己”之感。

所谓行台,是隋末唐初的一个临时行政建制,相当于朝廷的派出机构,如同唐初的“行军总管府”是总管诸军的军事建制。行台则是主管数州政事的大行政建制。初唐时期的行台,全称“行台尚书省”属于“小尚书省”。官长无论是行台尚书令,还是左右仆射,各部尚书,都比京师的尚书省低半格。

初唐时,尚书令为正二品,行台尚书令为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为从二品,行台尚书左右仆射为正三品。以此类推。

大行台尚书省,则是比行台尚书省更大的行政建制,与京师尚书省平起平坐。而这个大行台尚书令,有唐一代,只有一个人担任过,那就是当时的秦王,后来的太宗文皇帝李世民。自此之后,整个唐代,再无人敢担任大行台尚书令。

范鸿宇口出大言,要打全国的主意,邱明山故而有此一问。

范鸿宇笑道:“专员,这事如果操作得当的话,效果可能比大行台尚书省还要明显。”

邱明山的眼神便渐渐明亮起来。

范鸿宇现在和他说话,虽然比较随意,并不拘谨,但在这样的大事上,范鸿宇从来不信口开河。既如此说了,必定是有好主意。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