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品小说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时至九月,江南地区的田野间呈现一幅丰收的画面,而很多人家门前的果树都已经是硕果累累。
随着秋收时节的到来,这片辽阔的土地呈现着百姓在田间收割稻谷的场景,他们将辛苦数月的稻谷割回村中晒谷场打谷、晾晒和储存。
由于松江知府海瑞组织人员疏浚了吴淞江,加上下半年松江府风调雨顺,致使该地区的产量明显要高于往年。
在各家各户将稻谷储存在家里不久,上海县和华亭县展开了浩浩荡荡的征粮行动,通过书吏、衙役和粮长将各村的税粮解押到粮仓。
作为最先试行刁民册的松江府,虽然今年纳税总量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两成,但很多百姓明显感到所缴纳的税粮不升反降。
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刁民册间接促进了纳粮的公正性;一个是松江府的廉政建设初见成效。
刁民册无疑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良策。因其对地方豪绅和大户的震慑作用,他们不仅不敢继续逃税,甚至不敢再将本该由他们负担的粮税平摊给其他百姓。
海瑞无疑是一个心里真正装着百姓的好官,对治下的官吏要求极为严格,对盘剥百姓的举动坚持严厉打击,致使一府两县的官吏都不敢再贪不义之财。
正是如此,哪怕松江府迎来了一个难得的丰收之年,哪怕松江府所缴纳的税粮比去年还要高两成,但松江百姓明显感到自己缴纳的税粮减少了,而自己的存粮明显增多了。
对于过惯苦日子的百姓而言,没有什么比家里充足的存粮更让人踏实,亦让他们打心里感激这样的朝廷。
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经济现象。
在很多百姓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用于储存大米的大缸在松江府迅速走俏,遭到了百姓的争先购买,进而造成了大缸价格的上涨。
致使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体还以为城外遭到了倭寇,各家的大缸都被砸了,所以不得不进城多采购大缸。
虽然松江府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变,但一个地区的发展已然不能光靠良好的庄稼收成,而是要依仗于手工业或者贸易区域优势。
松江城,一场秋雨后,空气中平添了几分寒意。
在城东的地区,前几年这里天天都是密集的织布声音,但时下变得跟空气一般冷清,甚至可以看到几间织布作坊荒废的景象。
源自于黄道婆的传业授道,松江布一度占领了大半的大明棉布市场。只是时过境迁,随着雷州布的强势崛起,松江布已经走向了没落,甚至已经到达沉沦的地步。
松江布败给雷州布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除了制作工艺和人才竞争的全面失利外,亦是跟他们原材料棉花的成本有关。
跟着“闭关锁国”的松江府不同,雷州府借着雷州码头的优势,它的触角早已经伸向了南洋和东瀛等地区。
在时下寸田寸金的大明,种植棉花的成本可谓不容轻视。只是雷州现在基本不自产棉花,都是从南洋或东瀛购买廉价的棉花,致使雷州布的原材料成本极低。
尽管联合作坊给女织工十分丰厚的福利,但得益于高效的飞梭织布机、积极参与生产的织工和原料的成本优势,致使雷州布仍旧可以在价格和质量上完全碾压松江布。
正是如此,随着徐阶的轰然倒台,雷州布已经全面抢占北方的市场,甚至直接打进松江府的腹地松江城。
松江府亦有不少有识之士,他们意识到“开海”才是拯救松江府的良方,却是不断地呼吁请求朝廷在松江府的上海县设立松江市舶司,修建上海码头迎接这个崭新的海洋时代。
早在徐阶当政时期,便已经有人发出此类的呼声。只可惜,这些开海的举措其实会侵害到大地主阶层的原本利益,特别徐阶正是松江府最大的利益。
重农抑商并不仅仅是国家统治的有效策略,对于地方上的大地主同样如此。作为地方的大地主,他们更希望底层的百姓能够老老实实地成为他们的佃农,而不是靠着经商的智慧发家,然后再跟自己抢夺资源。
亦是如此,徐阶虽然听到了来自家乡开海的请愿,但并没有给予理会,甚至还训斥他们想要招来倭寇。
所幸的是,他们遇上了一心为民的父母官海瑞,在意识到松江布的困境后,亦是正式向朝廷请开上海市舶司。
松江府,徐家大宅。
“接下来的剧目是《虎妞巧治糊涂知县,请相爷和诸位老爷观赏!”一个声音洪亮的戏班头走上戏台,对着下面的观众进行介绍道。
此时坐在最佳观剧位置的正是徐阶,脸上保持着如沐春风般的笑容,身穿着寻常士大夫的衣服更像是一个儒者。
按明朝的退休制度:三品以上官员按现职退休,四品以下可升一级致仕,业绩突出者可升两级致仕。
正是如此,虽然他已经卸任中极殿大学士的官职,但仍旧是明朝从一品的少师兼太子太师,享受着相应品阶的待遇。
不仅会受邀参加地方上官方的地方庆典或活动,地方官员见到他亦是规规矩矩地行下官之礼,仍旧拥有着超然的地位。
徐阶在京城为了彰显自己的清廉,对吃喝用度偏于“简约风”。只是回到了松江府后,对于这些东西极为挑剔,像是要变本加厉享受回来一般。
因为喜欢松江鲈的头骨髓,不仅花费重金购买,而且仅仅吃那点头骨髓,已然开始追求着一种奢靡的生活状态。
除了吃喝用度极为讲究外,亦是不可避免地追求精神粮食,而戏剧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受推崇和喜爱的娱乐项目。
财大气壮的徐阶不惜花费重金从各处请来知名的戏班子,而此次所请的戏班子来自于杭州,有“杭州第一班”的美誉。
“停!”徐阶看着戏剧表演不足盏茶功夫,却是突然沉声地道。
班头对这种情况亦算是司空见惯,便是匆匆地跑上台来,先是用眼神制止台上的戏子继续表演,而后对着徐阶堆着笑脸地询问道:“相爷,不知哪里不满意呢?”
旁边坐着的一帮老人则是跟徐阶同辈分的族亲,刚刚正看得津津有味,闻言亦是好奇地扭头望向徐阶,却不知为何徐阶要叫停这个精彩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