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www..l】,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哈拉和林曾经是蒙古帝国的首都,曾经的成吉思汗在这里拥有宫室。至少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并迁都北京的之前,此地始终是辽阔无比的草原帝国政治和经济中心。
不过此地的宫室比起紫禁城来说却是差得远了,何况当年又遭遇过不少战火。因此现在已经残破的几乎不成样子了,即便在朱棣命人紧急抢修后也只是勉强能用而已。
经过悉心的整理后朱棣目前就下榻与此,作为整个草原善后的大本营。唐少哲从京城匆忙赶回哈拉和林,第一时间就被皇帝传唤到了这里。
四周点燃着十数支粗如小儿手臂的洁白蜡烛,将整个大殿照得异常明亮。
朱棣坐在正中央的位置上,侧耳凝神认真听着唐少哲的讲解。而旁边还有两位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和金幼孜,同样十分好学的旁听着。
离京后固然有天机阁――电台――与中枢随时联系,基本上发生在大明内陆的事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回来。可很多信息只凭耳闻到底还是不够,因此唐少哲此次回京的任务还有顺道带回京城的最新消息。
“……日月币体系的完善,还需要朝廷全力支持。以上这些,就是我所能说的全部了。”
好容易唐少哲结束了长篇大论,朱棣却很罕见的没有很快说话。刚才那些金融知识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当然其中也有对唐少哲的不满。
当初谈到大明皇家银行的时候,明成祖压根没有多想。在他的认识中,唐少哲所谓的银行至少听上去就像是类似钱庄的存在产物。
只不过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类似钱庄兑票的日月币居然可以直接在市面上流通。
当他接到来自京城的电报后整个人当场就傻了,据电报上面说京城百姓现在是人人乐用日月币。尤其是商人们,更是将之视为必备品。携带轻便而又富含信用度的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便与流通。以往出门在外做生意,最担心的就是银钱携带。
无论金银或铜钱,携带数额巨大所带来的最大难题都是货币本身的重量。携带不方便不说,而且出门在外的目标还比较明显。
回来钱庄之所以盛行起来,最早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但相比纸币日月币而言,兑票到底还是不方便。兑票本身只是一种中介信物,而且只能是大额交易才会用到。
而且兑票所能通行的地域,必须有相应的钱庄存在。何况使用兑票也不是无偿的,否则钱庄的红利从何而来?但是为了避免麻烦,不少商人还是常用兑票。
为此就需要忍受流通范围限制、支付兑票利息、市场对钱庄信用的认可程度等等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直到日月币诞生后才彻底扭转了不利局面。
所以日月币诞生后大明境内对此最欢欣鼓舞的阶层莫过于商人了,他们几乎是以贪婪无比的姿态十分饥渴的吸收着所有能够兑换到的日月币。而正是由于商人阶层的支持,日月币才以最快的速度流向了大明五湖四海。
原本辐射范围仅限于京师一地的日月币在很短时间内横行大江南北,可以说完全是商人们支持的结果。在大明的流通领域,没有谁比商人们更能影响社会。
百姓们日常买卖交易的对象都是商人,只要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可日月币流通下去,那么民众们就会自然而然的使用。何况日月币确实很方便,制作又很精美。
可朱棣和大明内阁却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日月币发行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这么点时间内就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威力委实让人惊艳不已。
尤其日月币说实话就是一种新型纸币,大明也不是没有发行过纸币。大明宝钞从发行的那一天起实际价值永远都无法和面额相等同,可日月币却有人在溢价收购和使用。这种事情是包括朱棣在内的大明中央政府领导层所无法想象的,必须要问清楚才行。
甚至于朱棣都打好了主意,无论如何也要让唐少哲对此讲清楚。就算不能让大明宝钞也变成日月币那样人人趋之若鹜的溢价纸币进入流通领域,至少也不要跌幅太大吧?
同样都是纸币,日月币和大明宝钞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了。前者可以超过面额价值,溢价进入市场流通;后者却是从发行之日就开始缩水,实际价值永远低于面额价值。
可是在唐少哲洋洋洒洒讲了一大通之后,包括朱棣在内的几个学生全都没有听懂。
之前被他们视为小儿科的纸币发行,从来也不知道其中还有这么多的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