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伊-凯斯突然开口说到,“扎克有找一家特效公司做了三十秒的画面效果图,你要看看吗?”看来扎克-施奈德对于这部作品的确是用心良苦,在版权都还没有拿下之前,就已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诚意十足,难怪弗兰克-米勒会被打动了。
埃文-贝尔摇了摇头,他很确定眼前这三个人会把这些工作做好的,他也没有必要大包大揽,他只是随口问到,“是哪间特效工作室接的业务?”
“澳大利亚的动物逻辑(.)。”特伊-凯斯简单地回答到。
“哇哦,这么大牌的特效工作室?看来整部电影全部在棚内用特效完成,这对于特效工作室来说吸引力非同小可啊。”埃文-贝尔不由吹了一个口哨,动物逻辑工作室是一家澳大利亚的特效公司,1991年成立,他们曾经参与过的电影作品包括了“黑客帝国”、“红磨坊”、“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是业内十分有口碑的一家工作室。
托马斯-兰辛这时也终于缓过神来了,一边擦着眼角笑出的眼泪,一边说道,“但是特效任务那么繁重,电影里所有的场景都要使用特效,一家工作室肯定不够的,如果是多家工作室合作,那么就容易出现连贯性和磨合性的问题。毕竟,不同的工作室制作出来的效果肯定有偏差,更重要的是,仅仅是融合还不够,还要显得逼真,不能让观众看出来这些场景都是特效,这对于工作室的水准、合作都有更高的要求。”
这些问题就是托马斯-兰辛最为担心的部分,不过既然决定要做了,那么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这才是正理。埃文-贝尔笑了笑,“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你们让扎克和皮克斯的团队讨论一下,也许把场景分成几个部分来制作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埃文-贝尔是学建筑的,他对于场景的构造之类的问题看得很清晰,“我们可以先搭建一个模型,把所有细节和整体构造都弄细腻、准确、精细,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拍摄,让合作团队都了解场景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再把模型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比如说风景制作、天空制作、血液制作、战场制作。每一个部分由两个、三个不同的工作室一起合作,这样就可以使得误差尽量减少。同时,这几个不同的小组还要随时互相交流自己的效果图,包括色彩、风格、纹理、光影等方面。”
这其实对于埃文-贝尔来说,就是做建筑设计时再简单不过的东西,但听在托马斯-兰辛等人的耳朵里,却好像是天方夜谭。还好科特-拉波特反应迅速,立刻就把旁边的电脑拿了过来,递给埃文-贝尔,“你把刚才的东西做一个概要。”
埃文-贝尔这才反应过来,在他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对于建筑设计的门外汉来说,是很复杂的。他就开始在电脑上的文档打字,一边说到,“你们可以从特效开始准备,我上次听约翰他们说,做这些特效都是一帧一帧来做的,一部电影就算只有一百分钟,没有个一年半载也是完成不了的。所以,这部电影可以先从特效开始做,演员的选拔再同时进行。等电影开拍时,估计扎克对于电影的场景布局、构造也有了足够的了解,对于拍摄来说也会方便许多。”
“这样自然是最好。不过要让扎克先把所有场景的油墨画都先画出来才行,风格到底是什么样的比较合适,也要讨论过后才知道。”托马斯-兰辛也已经冷静了下来,开始对电影各个细节构思了起来。“当初‘罪恶之城’基本是遵循了漫画的风格,但是我看扎克的效果图,他似乎不想再重复这种漫画风格。”
这回托马斯-兰辛没有再等埃文-贝尔回答,就转头和科特-拉波特、特伊-凯斯探讨了起来。特伊-凯斯就接话说到,“我们可以接触一下其他特效工作室,看看他们对于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构思,也许可以探讨出一种最合适的风格。”
托马斯-兰辛三个人就在旁边嘀咕起来,而埃文-贝尔则专注地在电脑上打字,把自己刚才想到的方案都记录下来。
仔细想想,“斯巴达三百勇士”应该是继“歌舞青春”、“穿普拉达的女王”之后,十一工作室第三部在没有埃文-贝尔的情况下制作的作品。这一次,埃文-贝尔对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又更淡了一些,主要工作还是交给了扎克-施奈德、托马斯-兰辛等人、皮克斯一起来讨论。
不知道十一工作室这一次又会打造出一部什么样的“斯巴达三百勇士”。
爆发求月票,求订阅!稍后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