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钧只得开始编故事:“是这样的,上次***时间后,台大的许多学生自发组织去偏远乡村宣传民族精神,我从他们口中得知了许多见闻,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查阅图书馆资料,结合美国的社区建设方案,最终写出来的。”
王梓钧暗道侥幸:幸好自己写的时候有些地方故意写错,然后又批注说自己并不怎么清楚,有待实地考察,不然非得当白鼠解剖不可。
“哦,只是这些就能写出这份计划书来?”蒋经国惊讶道,他倒是没有怀疑是王梓钧抄的别人的文章。这种分量的东西,没人肯让出来给别人占便宜。
“许多地方我也没想明白,需要专门的人员去调研才能摸清情况,只希望这份计划能对建设台湾有所帮助。”王梓钧做出谦虚的样子道。
“不,不,已经很好了。”蒋经国说,“虽然有的地方眼光还不够开阔,但却给我很多启示。小王,我叫你小王可以吧?”
“荣幸之至。”王梓钧心想大人物就是不一样,一个称呼居然还要询问对方。不管蒋经国这种礼贤下士是不是装出来的,但却直接让王梓钧对其好感大增。
接着蒋经国开始对小康计划中的内容,逐条问询王梓钧的想法。王梓钧在抄写的时候就下了一番功夫,就自己对此仅有的知识,结合后世的一些观点,搜肠刮肚地阐述。
这些想法一些很幼稚,一些却又十分超前,听得蒋经国若有所思。
“小王,你对台湾的前景怎么看?”蒋经国突然问道。
王梓钧心中一颤,这玩意儿可不能随便说,台湾马上就要被踢出联合国了,许多人都认为前途无亮。当下他避开政治,只谈经济:“我认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利好。过去十年有蒋总统的英明领导,经济基础已经十分牢固,为下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接下来的十年如果有您掌舵,一定会发展迅速。”
蒋经国不满意道:“别只顾着拍马屁,说说具体的,说不出来的话,你的剧本我就给你拦下。”
王梓钧苦笑,对方居然拿这个来威胁他,当下硬着头皮说:“我认为经济的建设要分为几点来抓,首先是农业,农业为社会稳定之本。现在的农民虽然不饿肚子了,但相比于工业来说,农业收入太低,致使农村收入低、农民收入低,我们姑且称之为三农问题。因此台湾想要稳定发展,首先要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促使农业转型,我个人认为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1)废除肥料换谷制度;(2)取消田赋附征教育费,以减轻农民负担;(3)放宽农贷条件,便利农村资金融通;(4)改革农产运销制度;(5)加强农村公共投资;(6)加速推广综合技术栽培;(7)倡设农业生产专业区;(8)加强农业试验研究与推广工作;(9)鼓励农村地区设立工厂……然后是工业升级,将台湾现有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升级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将初级、简单的、低层次的、附加价值小而能源消耗大的加工装配工业,升级到高级的、复杂的、多层次的、附加价值大而能源消耗小的高级加工装配工业……”
王梓钧坐在那里侃侃而谈,蒋经国只是淡淡地笑着聆听,一边的秘书张礼诺却听得目瞪口呆。作为蒋经国的秘书,张礼诺接触了不少这方面的东西,他发现王梓钧所说的,有一部分跟蒋经国的想法完全一致,有些甚至比蒋经国想得还要全面,这年轻人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其实王梓钧只是说了一部分理论性纲领性的东西,关于具体一些的他提都没提,比如关于美国今年的金融风暴对台湾的影响他就直接忽略了。美国经济风暴现在刚刚开始,但台湾还没什么感觉,股市一直看涨。直到明年年末,台湾物价开始攀升,到后年年底,一年多时间物价上涨了66,接下来便是股市暴跌,大量工厂纷纷倒闭……
“记下来了吗?”蒋经国突然回头问自己的秘书。
“啊!”张礼诺这才反应过来,拿起笔哗哗地记录。
王梓钧心中感叹,这人眼力劲不行啊,难怪后世无名。
蒋经国似乎是听得入迷了,不时让王梓钧停了下,将他的观点与自己的方法相互印证,许多内容居然不谋而合,隐隐有些知己的感觉。
不知不觉,两人已经谈了一上午。
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上来提醒,蒋经国才意犹未尽地看了一下表说:“一起吃个便饭吧。”
张礼诺有些羡慕地看着王梓钧,收拾了自己的笔记出去独自用餐。
“方良,这位小朋友叫王梓钧。”蒋经国介绍道。
蒋方良微笑道:“我认识他的,台湾最年轻的富豪。”
“哈哈,小王,你可真是大名鼎鼎啊。”蒋经国笑道。
“蒋夫人好。”让王梓钧惊讶的是,蒋方良居然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一举一动颇有名门贵妇的气质。
要知道,这位蒋夫人原名芬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是苏联一名铁路工人的孤女,在来中国之前,并没有见过什么世面。
桌上是普通的饭菜,五菜一汤,蒋经国提倡节俭,称之为梅花餐,后来被许多官员“慕名效仿”。
“小王啊,你现在在清华读的是文学,毕业以后有没有想过从政啊?”蒋经国夹着菜,看似随意的一句话,让王梓钧心中一跳。
“这个……”王梓钧顿了顿说,“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做文艺和经商,从政的话,只能看日后的机缘了。”
蒋经国笑道:“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不过党还是要入的。不如我来做你的入党介绍人吧。”
王梓钧张大了嘴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