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的香槟晚宴上,不时地有认识不认识的人上来找王梓钧搭讪,有些是来祝贺的,有些是来找他合作的,有些是纯粹想认识一下的。王梓钧笑得脸都快麻木了,好在那些记者还很规矩,只是在拍照,没有一窝蜂地上来采访。
“嗨,王,祝贺你!”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端着香槟走过来。
王梓钧很快想起这是《再见女郎》的导演赫伯特.罗斯,跟他王梓钧一样,赫伯特.罗斯也是今晚的大赢家。
“也祝贺你,罗斯先生。”王梓钧举杯道。
“干杯!”赫伯特.罗斯笑着和王梓钧碰了下杯子。
这一碰杯的画面,被场边无数的照相机记录下来,成为接下来几天美国娱乐报道的头版头条。两人的电影,一个五项提名拿了三个大奖,一个四项提名拿了三个大奖,这个碰杯的画面叫做:两大导演胜利会师?
《中国导演夺得金球奖最佳导演大奖》
《金球奖首位亚洲最佳导演诞生》
《罗伯特.德尼罗加冕金球奖影帝》
……
收到消息的亚洲也沸腾了,亚洲首位金球奖最佳导演啊!
港台媒体激动万分,一些电影院把已经下画的《肖申克的救赎》再次拿出来放映,票房居然能和同时期上映的新片打成平手。
东南亚那边,《肖申克的救赎》全面上映,票房一路飘红。
在日本,王梓钧这次引发的轰动也不小。他们引以为豪的导演大师黑泽明,两年前以一部日俄合拍片《德苏乌扎啦》多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可也没拿到最佳导演啊!
一些日本的电影界人士与媒体,高呼这次王梓钧得奖,是一次亚洲导演的逆袭,那庆贺的劲头,不知道的还以为王梓钧是个日本人。
还有一些人,则是联系到当下日本电影市场的低迷,借此狂批日本的电影人不思进取,居然被中国人后来居上超过了。想当年,黑泽明靠土生土长的《罗生门》就能拿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现在却不得不和俄国人合作才能获得此殊荣。
最后一部,则是日本右翼分子,到处叫嚣着要抵制王梓钧的电影进入日本电影市场。并且还把王梓钧的导演处女作《喋血孤城》拿出来说事,声称王梓钧在电影中丑化日本形象,是日本国民的敌人。
当然,更多的却是日本的片商,借此机会联系d&电影公司,想要引进《肖申克的救赎》。
不过嘛,最终拿到拷贝的,却是高桥三郎的亚洲电影发行公司。
至于原因,还用说吗?
不止是日本的片商,欧洲的片商在王梓钧拿到最佳导演的消息传到以后,也是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打到d&电影公司。
金球奖颁奖典礼结束,已经快要四月份了。
后世金球奖一向是奥斯卡的风向标,只在金球奖颁奖典礼之后不久开始举行。不过嘛,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却排得有些晚,鬼知道怎么跑到7月份去颁奖,要知道去年的奥斯卡还是3月末颁奖的。
奥斯卡的提名名单没有出炉,戛纳电影节的入围名单却公布了。弗兰克的功夫没有白费,他费尽心思地把《肖申克的救赎》拿到电影节上去,如今已顺利入围主竞赛单元,获得多个提名。
王梓钧名气再度扬名欧美,被称为与黑泽明齐名的亚洲导演。
“扎克利.王的电影总是令人难忘,无论是《人鬼情未了》还是《肖申克的救赎》,他极善于把握观众的情感,在最细微的地方感动你。毫无疑问,从名气上来说,他现在已经是一位世界级导演。”――《纽约时报》。
“相比于扎克利.王获得金球奖的两部电影,我更喜欢他的《快餐车》。他开创了一种动作喜剧的全新风格,杰克.程标志性的打斗表演令人捧腹而难忘。特别是最后那场在古堡里的打斗,堪称动作片里的经典场面,我不下二十次的反复观看过这一段表演。越是深入研究,越能发现导演的独特心思,而对格斗有所了解的人,这种体会更加深刻。个人认为,《快餐车》是一部可以和布鲁斯.李《龙争虎斗》的功夫片。”――《黑带》。
各种媒体纷纷对王梓钧进行报道,不过一篇来自科学杂志《大众电子》的文章,却再次将王梓钧推往风口浪尖。
这篇文章的作者,最初是得知“个人电脑之父”亨利.罗伯茨离开s公司,而专门跑去他老家采访罗伯茨的。
那记者准备采访罗伯茨的创业历程,以及他对个人电脑市场的看法。结果罗伯茨无意中说出了王梓钧,并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中,确定就是那个好莱坞的扎克利.王。
罗伯茨称王梓钧是他的投资人,他最初决定研发个人电脑,就是得到王梓钧的启示。用罗伯茨的话来说,“是王点燃了我思想的火花,给予我创作的源泉”。
《大众电子》在文章中如是说道:“数年前,当罗伯茨在《大众电子》上宣布自己的牵牛星发明成功,数以千计的计算机爱好者如同朝圣一般,跑去s参观。可是今天我们惊讶的发现,真正的个人电脑之父,居然是那位亚洲最佳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