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自己的府中思索了两日,写出了一份改革的计划,让人把崔浩叫来,帮着参谋参谋。
崔浩拿起诸葛亮的计划,细细的看着。
诸葛亮的计划实际上只有三点,都是诸葛亮认为现在自己的人民可以理解接受的东西。
首先是从原来重农轻商的政策改为农商并重,原来的商业税由十五税一下调为二十税一,并对十几种北海城短缺的物品实行零税率政策,新设司民功曹,专门调查一百种主要民用品的物价,定出官价,命各大商人订物品售价时最多超出官价三成,至于百种物品之外的商品,仍由商人自行定价。
其次是用人方面,全北海境内按村或街道划分分配名额,每个区推出一到五名著名人士,组成北海城的乡绅参议会,北海城会分出一部分事务交由乡绅参议会讨论定案。
再有就是军事方面,就是有原来的征兵制改为义务兵役制,户籍在北海境内凡年满二十岁的青年男子,都要在北海城守军义务服至少一年的兵役或徭役,表现优秀者获上等兵称号,将看情况延长服役时间,但上等兵称号者可获五两的月俸,远高于一般百姓的月收入。
仅仅是这三条,便把足智多谋的崔浩看的目瞪口呆,这些他以前根本是闻所未闻。崔浩轻轻敲打着桌面,抚头沉思,半晌,崔浩抬起头来问诸葛亮:“主公,浩有几个疑问,望主公能够解答。”
诸葛亮知道崔浩虽然没有见过这些方法,但凭他的智慧肯定能想出这三点法令推出后的好处,但以崔浩求稳的性格,肯定对这法令有很多不明之处。诸葛亮微笑着看着崔浩:“州平,有什么疑问尽避提。”
崔浩指着第一点说:“主公,第一点里面重商的政策可以增加北海城的收入,设司民功曹也是为了保证百姓生活的稳定,但为何要对那些紧缺物品实行零税率呢?那我们岂不是一点赚头都没了?”
“呵呵,州平,要让紧缺的物品流通过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正是我们的零税率,届时我北海物品繁多,种类齐全,经商之人和周围他郡百姓更会趋之若鹜,久而久之,我北海城必会迅猛发展,甚至超越泰山成为天下第一大都会也未必不可能。和这点比起来,零税率所损失的和我们得到的相比,便微不足道了。”
“哦!主公果然英明!”崔浩恍然大悟,“那主公你看着弟二点,浩猜想主公打算是让以民治民,但自古士族庶族势不两立,无论村里还是街中的高层都是由士族把持,因此推选的大部分权力就掌握在了士族手中,这样一来,占绝大多数的庶人几乎不可能拥有自己的代表来参加乡绅参议团。”
诸葛亮心中暗叹了一口气,所谓建立民主的想法自己早就放弃了,原因正是州平提出的这个弊端。诸葛亮道出了自己设立乡绅参议会的真正目的:“州平,我知道将来参加乡绅参议团的人不是地主豪强便是士人大儒,我正是要将这些人集中在一起,让他们参与一个至少是名义上的组织,才方便我来管理。只要他们进了参议团,能够来管理北海的事务,他们才会真正的爱护北海城,我们只要控制了参议会,就可以说是控制了整个北海的贵族阶层。”
“可……我们把手中的权力就这么交出去了,那岂不……”崔浩对于让乡绅参议团处理一部分北海事务非常不放心。
看着崔浩着急的样子,诸葛亮狡猾的笑了一下,说:“我们不是有很多琐碎的无关紧要的问题吗?那帮士人们需要的不是什么真正的权力,他们要的是一种对于他们身份的认可,参与北海郡的管理可是莫大的荣耀呀,我们满足了他们的这种虚荣后,你说他们对我们会是什么态度呢?”
崔浩盯着诸葛亮嘴角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奸笑,浑身一阵发冷,说:“主公对人性的把握,令浩为之折服。”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虽然诸葛亮明知崔浩一个劲的在拍诸葛亮马匹,但好话谁都爱听,诸葛亮颇为受用的笑着点头。
崔浩接着说:“这第三条,主公考虑是否有些欠妥,五两的月俸虽说不少,但在那些豪门眼中还是一文不值的,让他们的子弟去当兵,简直就是去混去了,我们是不是对这些人再另作一条法规?以防这些豪强联手抵制我们的新法。”
诸葛亮又递给崔浩一卷丝帛,上面写着:附则,若不愿服兵役者,可以每月一百两的代价减免兵役期限。
崔浩受不了的大翻白眼,无奈的说:“主公,这和公然受贿有什么区别?”
诸葛亮考虑了一下,对崔浩说:“州平呀,这的确是个问题,你在这个附则前面加一句,‘为了照顾对社会经济做出贡献者’,这回不是受贿了吧。”
崔浩眼珠一转,道:“高!真是高!这样一来,我们的新法有两条对北海士绅们有好处,第一条又笼络了商人,第三条令农民们至少大部分时间内免除了兵役之苦,还不会减少我们的军事力量。”
诸葛亮点点头,说:“州平,我们在发布这三条法令之前还要做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把隐居在北海的大贤管宁先生给请出山来。”
管宁字幼安,与邴原华歆同称为东汉一龙,龙头为华歆、龙腹为邴原、龙尾为管宁,其中历史上有名的成语,划地绝交就出自管宁之手。
诸葛亮缓了一缓,接着说:“虽然我们一上来便采取雷霆手段,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安插了一些我们自己的人,但现在北海城中我大哥一系的力量还是很强,为了保证我们的法令不被他们阳奉阴违,你知道我们士人最重辈分,我们需要一个辈分崇高的人来支持我们,这样就不怕王修他们兴起什么波浪了。”
崔浩现在也是青州士人中赫赫有名的才子了,对于诸葛亮说的辈分之说自是心领神会,管宁莫说在北海,就是放眼全国也找不出几个比他更有名望的儒学大家了。如果能让管宁站到自己这一边,管宁的徒子徒孙们还敢来反对吗?
可是如何才能让当初来年诸葛家主诸葛圭都没能请动的大贤出山呢?崔浩看向诸葛亮,嘴刚要张。诸葛亮便笑着对他点点头,说:“这个,我自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