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瑜且讲。”诸葛圭道。
终于到了这个时刻了,诸葛亮的目光不觉有些紧张的盯着诸葛瑾,却发现诸葛瑾在与站在左列文员之首的诸葛玄交换了一下眼神后,才道:“儿臣以为自古以来,若是一个稳定昌盛的政权,则必要军队与政治分开管理,否则军人理政而政事不明,文人治军而军容不整。因此在月末出发的北伐军中,有必要增设一个督军的文员位置,以便在北伐军攻城掠地之后,代表大唐处理好当地的事务。”
显然昨日中诸葛瑾透露给诸葛亮的信息千真万确,诸葛圭的确早就有了想军政分离的打算,不会再像当初夺下冀州七郡时那样,北方军团在那里管理了一年后,石广元才去那里接任刺史之位。诸葛圭在听了诸葛瑾的谏言之后,一副深得吾心的样子,不住点头道:“子瑜说得有理,以你之言,这督军的地位显然要与子龙平齐,你说说将给与这督军什么权力比较合适?”
诸葛瑾低头道:“父王,儿臣惶恐不能答。二叔身为大唐丞相,任命文武官员的事情多要经过他手,对这方面较之儿臣更有见解,不知二叔有什么看法。”
“哦?”诸葛圭看了诸葛瑾一眼,而看向诸葛玄道:“子穆,你的看法呢?”
诸葛玄从袖中抽出一份奏折,双手递上,道:“王兄,昨日深夜子瑜与玄秉烛夜谈,商量出了这个结果,请王兄过目。”诸葛玄的话在诸葛圭的心中占据着很大分量,如果说诸葛亮三兄弟的谏言在诸葛圭眼中多只是参考的话,那么诸葛玄的谏言则十有八九都会为诸葛圭所接受。
诸葛圭接过奏折,看了起来,不时闭目思索,片刻后道:“依你之见,任命八百石以上官员的权力还是要收到中央的手里,督军所拥有的是临时管理权,以杜绝督军任人唯亲的可能性,保持大唐官员的廉洁。不错,你们考虑得很周到。”
听闻此言,诸葛亮苦笑了一下,在刚才诸葛瑾与诸葛玄交换眼神的时候,诸葛亮就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终究还是太小视诸葛瑾了,虽然诸葛亮不会期望诸葛亮那兄弟之争为时尚早的鬼话能够骗过诸葛瑾,但仅仅一晚诸葛瑾就考虑到了诸葛亮所能给幽州带来的影响,借助于一向传统的诸葛玄,一点也不给诸葛亮间接控制幽州的机会,这令诸葛亮现在陷入了一种很被动的局面。
诸葛亮的大脑开始急速运转起来,在一刹那间,想到了数种或许可以造成些许转机的方法,不过每种方法都不是十拿九稳,诸葛亮犹豫着,这督军的位置,自己还要不要坐上去?
“孔明,你二叔推荐由你来当这北伐军的督军,你意下如何?”诸葛圭突然问到了诸葛亮的头上,诸葛亮连忙答道:“父王,青州乃是我大唐重中之重,事务繁忙,儿臣恐怕一时脱不开身,可否容儿臣安排考虑一二天,再作决定?”
看诸葛瑾的笑容,显然他正是想如此打个诸葛亮措手不及,此时又在一旁推波助澜道:“父王,督军一职有利有弊,若是督军与北伐军统帅关系融洽,则其利断金,若是互有龌龊,相互掣肘,那么还不如不设这个督军之位。在诸葛亮大唐百官中,地位足够高,又对河北之地有所了解的,唯有儿臣、二弟和二叔三人,这三人间,二弟与子龙的关系显是更为亲密一些,因此儿臣以为,二弟实是这督军之位的最佳人选。”
诸葛瑾这一句话可是说进了一众武将的心里,看站在诸葛圭右方一列的众武将,莫说是赵云张颌这两位北伐军的正副统帅,就连吕布和诸葛亮的两位师弟剑枫郝昭,都是以热切的眼光望着诸葛亮,在他们心中,诸葛亮在大唐的文员中的确是最令他们满意的。
这下如果诸葛亮拒绝的话,倒是冷了军方的心了,诸葛亮暗道诸葛瑾够狠。在史实中诸葛瑾以为人厚道著称,如今他的确是不会用那些暗杀这些不入流的手段对付诸葛亮,称得上是一位正人君子,但他打起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来,倒真是杀人不见血,让诸葛亮颇费脑筋,难怪他在东吴群儒中能做到大将军的位置而不倒。
诸葛亮权衡再三,终于道:“父王,儿臣愿意接受督军的这个职位。冀州名士沮授在前几日中已经入了儿臣府上做为幕僚,在我任督军不在青州的日子里,相信青州之事交付与他是万无一失的。”
“嗯,沮授大贤,孤在二十年前便听闻其贤名,只可惜那时诸葛家太过弱小,让他投了袁家,如今他为我大唐效力乃是我大唐之幸也。”看诸葛圭的神色,肯定是早就知道沮授成为诸葛亮的幕僚的事了。
诸葛瑾一听忙大呼道:“父王不可,沮授虽贤,但终究一降将,突然便让其代为处理一州事务,这让青州士林如何信服?”
诸葛瑾话音刚落,张颌和荀彧面色一变,眉头紧皱,低下头去沉默不语。诸葛瑾很快便察觉到了两人的异样,又是开口补救道:“最重要的是,沮授当初未归诸葛家时,着实造成了诸葛家不小的损失,这令很多青州人怀恨至今,父王三思呀。”
荀彧在曹家即便是与诸葛家敌对的时候,也没有和诸葛家正面交过手,张颌在袁家也是在袁绍兼并河北三州的时候,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但在天下共讨中,他所面对的战场是曹家,也诸葛家也没有什么关系。诸葛瑾如此说,倒也把两人撇得一干二净,让两人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诸葛圭站起身来,背着手往返踱了两个来回,紧盯着诸葛瑾道:“子瑜,记得两个月前,就在唐王府的议事厅中,为父曾经和你们说过一句话,你还记得吗?”
诸葛瑾被诸葛圭盯得发毛,低下头去,道:“儿臣记得,父王讲得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诸葛圭点点头,道:“你记得就好,子瑜,只有做到这点,我大唐才能不断地积极进取,否则固步自封、狂妄自大的话,袁家的下场是如何,相信你也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