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茹太素所言,日后与北元的战事还会有,如果每一次都耗费那么多银两和米的话,大明的国库还不被彻底掏空了。
朱元璋点点头,“那你们户部回去讨论讨论,拿出个章程来,若是可行,朕便允了。”
朝堂之上重臣们都在议论,清贵圈的果子园新晋的祭酒宋讷却在呼呼大睡。
朱元璋对着固执古板的老头儿倒是挺欣赏,笑道:“宋讷,在朕的朝堂上,你也敢睡觉,好大的胆子。”
宋讷被朱元璋的龙威惊醒,御前失仪可不是小错。搞不好自己这脑袋就莫名其妙的没有了。
赶忙说道:“陛下,臣并未睡觉。只是想起刚才捷报上所说,这韩阳千户乃是我大明北平养济院院长,其曾做启蒙书籍,供数位皇孙启蒙使用,可见我儒道兴盛,读书人也能提枪上阵,故尔欣慰至极,感觉肩膀的劳累松去不少,头脑有些昏沉。”
一群武将冷哼了一声,这他娘的可不是往日里那个古板的宋讷能说出来的话,以后谁再敢说宋讷死板,谁他娘的就是瞎了。
汤和轻笑,“这宋木头疙瘩真他娘的不要脸,张嘴就将韩阳定位成了文人。”
这种马屁自然拍得朱元璋暗爽,但是他却不买账,“这你可说错了,人家韩阳可没说过自己儒门弟子,人家是朕钦定的火器营千户。是武将。”
这个问题让宋讷内心有些尴尬,他辩驳道:“陛下,韩阳虽然是武将,但是这儒家启蒙书籍,可确实做过的。”
谈到启蒙书籍,几位文人尚书,给事中皆面露微笑,感觉韩阳在前线的胜利,是给他们文人争了莫大的面子。
我们文人也可以提刀上战场杀敌,以后你们武将还凭什么说,打仗的事儿,我们文人少掺合?
我们文人文可安邦,武也能定国好不好?
谁说打仗这事儿只能你们武人来做?
而北平正在准备战事的徐达,将韩阳连带着家书送回来的迷信看完之后,知道其中有一封是给秦柔的,让朱棣差人给送回去。
徐达吩咐郑和跑了一趟,高兴的秦柔当晚决定养济院老人人人加餐,吃肉。
只有朱棣与姚广孝两个人赶到些意外。
朱棣叹道:“没想到三哥竟然如此的出类拔萃,老师您说我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啊?”
姚广孝行事低调,此次虽然与朱棣俱入军中,但是并无向徐达献一言一策,所以并无人知道他的行踪。
他笑道:“老僧早就说过,如此大才早晚会进入陛下视线,殿下想要据为己有太难,不若赠他香火情,将来收货比藏入瓮中不知道强多少。”
朱棣身边虽然聚集了不少能人,但是像是韩阳这般能文能武,光芒四射的确实一个也没有。如今秦王、太子都已经发现了韩阳,连陛下都天天念叨,想在藏在自己这边儿,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