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1 / 2)

战隋 猛子 4571 字 2018-01-26 加入书签

在老宗主看来,南北关系恶化,南北战争爆,这很正常,有史为?。而自五胡乱华以来南北大战就更频繁,且中土基本上被动防御,处于守势,但现在中土统一,国力蒸蒸日上,南北双方实力对比生变化,中土占有一定优势,按道理这应该有利于改善南北关系。然而今日中土的当权派在国防策略上过于激进,改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频频出击,直接激化了南北矛盾。

不过这依旧不具备爆南北战争的条件,毕竟这几年大漠上并没有遭受大规模的灾害,突厥人刚刚统一大漠也需要时间稳定局势,北虏在整体实力上依旧与中土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主动南下入侵不但没有胜算,反而会陷自己于被动。

但是,假如中土主动挑衅,甚至主动挑起战事,北虏退无可退,忍无可忍,不得不反击,那南北大战的确会爆。

从联盟北上飞狐,决意立足于燕北便能看出,李子雄不是大放厥词,李风云也不是一时冲动,这是有预谋的行动,是有以断绝南北走私来激化南北矛盾,继而蓄意引南北大战的意图。为什么要蓄意挑起南北大战?很显然齐王为了夺取皇统,要铤而走险、殊死一搏了。

齐王为什么要铤而走险?老宗主分析齐王已经走投无路了。杨玄感兵变的背后有齐王的影子,齐王绝不会错过如此佳机,但棋差一着,杨玄感竟然在六月初动兵变,在远征军水6两路大军均未进入平壤战场的时候便急不可待地动了兵变,结果把自己送上了绝路。不知道这是有人蓄意为之,还是天意使然,总之齐王一看形势不对,果断“悬崖勒马”,转而积极谋求逃生之路。

李思行告诉老宗主,李风云推测圣主和中枢要动第三次东征,而齐王以北上戍边为求生之策,显然与这一预测有直接关系。老宗主对这一预测嗤之以鼻,他认为绝不会有第三次东征。

连续两次东征失利已经把圣主和中枢的“政治资本”消耗一空,威权损失殆尽,赔了个底朝天,就算不惜一切代价动第三次东征,其所获得的战果也无法把前期的损失补回来,得不偿失。再说高句丽已经元气大伤,虽然它打赢了,但弹丸小国哪里支撑得起如此庞大的战争?“带头大哥”倒下了,远东诸虏那帮小兄弟也就成不了气候,不足为虑。

老宗主推测,远征军很快就会返回国内,圣主和中枢会“重拳”剿贼,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大漠北虏。圣主和中枢不会轻易改变激进的国防策略,他们极有可能动南北大战,以击败大漠北虏的“武功”,来弥补远东战场上的损失。

这是个极具操作性的方案,虽然风险很大,但一旦成功,收获更大。击败大漠北虏,赢得南北战争的胜利,这是辉煌的战果,载入史册,无上荣耀,而动第三次东征所获得的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二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所谓第三次东征,应该是李风云故意放出来的烟雾,目的是隐藏他们北上边陲的真正目的。”老宗主信心十足地告诉李思行,“而李子雄却不小心暴露了他们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主动挑起南北战争。”

李思行豁然省悟。当前对圣主和中枢来说,最迫切的事情是在最短时间内重建威权,把东征的损失全部补回来,而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击败大漠北虏,但南北大战的风险太大,上上下下阻力之大难以想像。

大漠北虏和高句丽没有可比性,再说现在高句丽也不行了,奄奄一息,如果圣主和中枢非要强行动第三次东征,阻力不会太大,毕竟这一仗的风险很小,只是意义不大,属于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于是齐王“粉墨登场”。齐王北上戍边,齐王主动挑起南北大战,中土被动迎敌,圣主和中枢不得不倾尽国力一战,上上下下也就没有阻力了。这一仗如果打败了,罪责就由齐王一力承当;打平了,罪责是齐王的,功劳则是圣主和中枢的;如果打赢了,齐王有功劳,他的政治生命或许还能延续,而圣主和中枢更是建下了显赫武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彻底扭转了政o上的颓势。

此计在齐王来说虽然风险极大,却正好投圣主和中枢之所好,大家各取所需,各取其利,默契合作,一旦成功,则皆大欢喜。风险越大,回报就越大,与其坐而等死,不如倾力一搏,而圣主和中枢当然乐见其成。

李思行思考良久,问道,“如果齐王分析错了,圣主和中枢既不想动第三次东征,也无意进行南北大战,那北疆局势如何变化?白是否会遭到卫府军的围剿而全军覆没?”

“白进入燕北这着棋非常精妙。”老宗主赞道,“这步棋走成了,南北大战也就不可避免。”

南北走私始终是圣主和中枢的“心病”,尤其大漠北虏越来越强,此举无异于养虎为患。而李风云杀进燕北,断绝南北走私,正好戳中了圣主和中枢的要害,挠到了他们的痒处,让他们欲罢不能。要是剿杀了李风云,南北走私就禁止不了,养虎为患,但不剿李风云,危及到北疆安全,也是养虎为患,怎么办?李风云为解自身之危,必然继续出招,主动激怒北虏,挑起南北战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是李风云肯定没有资格和实力做渔翁,最后获利的必然是圣主和中枢。而圣主和中枢面对这一巨大的利益诱惑,能否抵挡得住?答案不言而喻,肯定抵挡不住,不出意外的话,齐王会如愿以偿北上戍边,李风云也是屡剿不平,最后南北大战轰然爆。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