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青川逃亡而来,中土军队大兵压境,出伏部惊慌失措,长汉城陷入崩溃边缘。
出伏部的决策层为了部落命运,展开了激烈争论,而争论的焦点,就如大贺咄罗和奈曼青川迥然不同的选择一样,到底是血战到底,还是投降媾和,到底哪种选择对部落和契丹最为有利。
奈曼青川的到来以及奈曼青川所持观点,一定程度上还是影响到了出伏部的决策层,加剧了意见对立双方之间的矛盾。
出伏部四大姓,大贺氏实力最强,拔里氏次之,敖汉氏和库伦氏都被兼并而来,实力相对较弱。对大贺氏和拔里氏来说,投降媾和,等于放弃既得利益,之前的努力统统化作乌有,当然不能接受,不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决不投降。而对敖汉氏和库伦氏来说,如果血战到底,损失最大的就是他们,甚至有可能被大贺咄罗借刀杀人,直接牺牲掉,变相灭族;反之,如果主动投降,他们不但没有损失,甚至有可能在中土的支持下,重建部落。中土人阴险狡诈,擅长离间分裂,以实现以夷制夷之目的,而他们的投降恰好满足了中土所需,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当然,这话不能说出来,放在心里就行,另外投降未必就能媾和,投降也有可能演变成灭族,能否媾和取得所需利益,完全取决于中土人的态度,所以投降媾和之计风险非常大,等于拿着脑袋殊死一搏,拿着整个部落的命运倾力豪赌。相比起来,血战到底,虽然直接损失大,但好歹还能垂死挣扎,还有反败为胜卷土重来的可能,生存希望还是很大。
但是,大贺氏和拔里氏拒绝投降媾和的理由,并不是担心自己有灭族之危,而是未来的不确定性。
出伏部有上万控弦,如果整体投降,有讨价还价的本钱,而中土即便有屠戮之意,有削弱之念,短期内也难以如愿,然而未来是什么?接下来东北形势如何展?如果中土人和突厥人打起来,南北大战爆,东胡诸种当其冲,同样有灭族之危,退一步说,即便站队正确,也在战争中生存下来了,但还能剩下多少实力?这点实力能否保证族群的生存和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即便站队正确,族群最终还是难逃族灭之祸。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站队?为何要在两大强者的战争中充当炮灰?为何不能退避三舍,躲到深山老林里坐山观虎斗,养精蓄锐?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或者两败俱伤,但不论哪一种结果,战争结束后,实力保存完好的契丹人都能渔翁得利,甚至可以乘机崛起,称霸东北。
这一未来预期非常诱人,而且非常符合大贺咄罗和大贺氏的利益,做为契丹八部联盟的盟主和核心力量,其目光当然不会局限于一个契丹族群,理所当然有更高目标,有征服东北诸种、称霸东北之梦想。
可惜人各有志,各有其利,对敖汉氏和库伦氏来说,重建部落就是他们的梦想,而大贺咄罗要做东北霸主,要踩着他们的尸骨书写历史,他们难以接受,实际上就目前局势而言,大贺咄罗称霸东北根本就是痴人说梦,现实问题是,生存危机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梦想?
对立双方各执一词,据理力争,互不相让,无益于解决问题,于是大贺咄罗果断休会,找到敖汉氏和库伦氏的领,逐一说服。
当大贺咄罗极力游说敖汉氏领敖汉阿剌的时候,奈曼青川也找到了库伦氏领库伦达维。
两人是表兄弟,奈曼青川的母亲是库伦达维的姑姑,不过兄弟两人关系一直很紧张,原因就是当库伦部落陷入存亡之危时,遥来部并没有仗义相助,而是迫于出伏部和大贺氏的强悍,奈曼青川选择了冷眼旁观,两不相帮,眼睁睁看着库伦部落被出伏部吞并了。
今夏奚族北上入侵,遥来部陷入存亡之危,大贺咄罗和出伏部全力支援,库伦氏不计前嫌,仗义相助,兄弟两人关系才有所改善。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转眼功夫,中土人又北上杀来,遥来部再陷存亡之危,奈曼青川又跑来求援,只是中土太强大,而出伏部亦无力再战,不但无法救助遥来部,连自己都难以保全、岌岌可危了。
库伦达维看到奈曼青川,气不打一处来,愤怒指责道,“你遥来部活该灭族。之前若不是为了救援你遥来部,今日出伏部岂无一战之力?我库伦氏亦会有覆灭之祸?”
奈曼青川嗤之以鼻,“之前你们若不救援我遥来部,战火就会烧到红水河,奚族大军就会杀到长汉城,你们的损失会更大,等到今日中土人呼啸而来,出伏部就会重蹈我遥来部之覆辙,城毁族灭。”
库伦达维张口结舌,愈恼怒,气得面红耳赤。
“大贺咄罗就看得很清楚,知道我遥来部为他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关键时刻既没有背叛承诺,亦没有恩将仇报,所以明知我有意投降,也没有对我下手。”奈曼青川摇头苦叹,“可惜我为了遥来部,终究要背他而去,实在是对不起他。”
库伦达维恨不得给他一巴掌,无耻也就罢了,还摆在脸上炫耀,岂有此理,“既然要投降,还跑来干什么?大贺咄罗可以容忍你,不代表其他人不会杀你。”
“你要杀我?”奈曼青川忿然叫道,“我若不是为了救你,岂会跑来长汉?”
库伦达维脸色骤变,四下看看,然后压低声音,厉声质问,“你已投降?”
奈曼青川沉默不语,但脸上的表情很平静,这就是答案。
库伦达维也迅冷静下来,梳理了一下混乱思绪,然后问道,“中土人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