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贺咄罗未能说服敖汉阿剌和库伦达维,双方利益诉求悬殊,再加上彼此矛盾冲突严重,生死存亡之刻很难求同存异,各奔东西也在情理之中。[〈〈
议事再度开始,大贺咄罗还是以契丹族群利益至上,极力说服决策层齐心协力,一致对外,然而大家都知道大难临头各自飞,分裂已不可避免,内讧随时都会爆,各种负面情绪过度累积已处于失控边缘,气氛十分紧张。
就在这时,库伦达维站了起来,“我有个对策,既不损害各方利益,也不危及出伏部的根本,更不会影响到契丹的存亡。”
此言一出,大贺咄罗和部落核心成员们神情各异,好奇心大起,凝神细听。
“我们之所以坐在这里激烈争论,是因为中土大军正呼啸杀来,我们措手不及,红水河两岸诸家万帐来不及撤离,而我们的实力亦难以对抗,即便倾尽全力,损兵折将,我们最多也就是争取到更多撤退时间,但这依旧不能保全出伏部,我们依旧要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劫难付出巨大代价,甚至危及到部落根本,就此一蹶不振。”
“主战者期待未来,以现在的损失谋求未来的利益,而主和者保全现在,不管未来如何,先保全自身实力,只要实力犹在,就能牢牢把控主动。两种对策都有很大风险,而就目前形势来说,若血战到底,则损失难以控制,一旦兵败如山倒,实力不再,未来也无利益可期,反之,若投降媾和,短期内还是可以最大程度保全实力,至于未来如何,则要视形势展而定,目前无从估猜。”
“两种对策各有利弊,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继续争论下去没有结果,只会在危难关头陷入分裂和内讧,自取灭亡。”
库伦达维说到这里,看看大贺咄罗和众人,语气诚恳地说道,“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各让一步,求同存异,共度难关?”
“各让一步,主和者留下坚守,我库伦氏和敖汉氏以谈判来拖延时间,而主战者撤离,大贺氏和拔里氏做为出伏部的根本,利用主和者争取到的宝贵时间,安全东撤,如此你我双方既避免了内讧,又最大程度保全了实力。未来,如果中土与突厥两败俱伤,形势展对我契丹有利,你我双方可合兵一处,共谋大业,反之,若中土人击败了突厥,或者突厥人胜出,你我双方依旧可以合二为一,联手在强者的威逼下争取到最大利益。”
库伦达维的话还没有说完,大贺咄罗的脸上就已经阴云密布,而大贺氏和拔里氏的核心成员们也是怒不可遏,杀气腾腾。
说白了,还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库伦氏和敖汉氏要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投降中土,在中土的支持下重建各自部落,不过考虑到双方如果翻脸成仇,大打出手,兄弟阋墙,最终库伦氏和敖汉氏可能要全军覆没,而出伏部也损失惨重,契丹八部联盟分崩离析,契丹族群惨遭重创,这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于是库伦氏和敖汉氏退而求其次,挟部落存亡胁迫大贺氏和拔里氏让步。
话藏在肚子里,大家各干各的,甚至背后下黑手,损失的是大家的利益,谁也讨不了好,甚至玉石俱焚,同归于尽,反之,把话说出来,说清楚,和平分手,大家都知道彼此应该干什么,都能保全自身利益,就能各取其利,皆大欢喜。
只是,此时此刻,做为出伏部的酋帅大贺咄罗,做为出伏部的实权派大贺氏和拔里氏,面对“窝里反”,面对分裂,面对公开背叛,当然不会“欢喜”,早气得睚眦欲裂,恨不得拔刀而出,一刀砍下对方的头颅。只是冲动解决不了问题,自相残杀只会让中土人捡个大便宜,相比起来,此刻库伦氏和敖汉氏能坦诚以对,用阳谋和平分手,远比搞阴谋,下黑手,里通外敌,阵前倒戈,给大贺氏和拔里氏以致命一击,要好得多,也算是报答了当年的不杀之恩。
拔里氏酋帅拔里苏素忍无可忍,猛地站起来,手指库伦达维和敖汉阿剌,怒声骂道,“狼心狗肺的畜生,关键时刻背信弃义、落井下石,无耻之极。”
敖汉阿剌也是勃然大怒,“你有本事,你拿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出来,如何?中土大军即将杀到城下,我敖汉氏和库伦氏实力不济,先行撤离,如何?你大贺氏和拔里氏实力强劲,誓死奋战,那你们就留下来坚守,给我们安全撤离赢得宝贵时间,如何?如果你们不同意,非要我敖汉氏和库伦氏留下坚守,给你们撤离赢得时间,蓄意牺牲我们,那我就要问你,谁背信弃义?谁狼心狗肺?谁才是落井下石?”
双方情绪失控,激烈争吵,随即更多人加入“战团”,有拔刀相向之势。